昭公卷二十四起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2/8)

    天王居于狄泉。此未三年,其称天王何?(据毛伯来求金,不称天王。)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是后季氏逐昭公,吴灭巢,弑其君僚,又灭徐。)

    有鹳鹆来巢。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禽也,宜穴又巢也。(非中国之禽而来居此国,国将危亡之象。鹳鹆,犹权欲。宜穴又巢,此权臣欲国,自下居上之徵也,其后卒为季氏所逐。鹳,音权,左氏作“瞿?”音劬。鹆,音欲。)

    秋,八月,大雩。(先是公如晋,仲孙ㄑ卒,民被其役,时年叔倪出会,故秋七月复大雩。被,皮寄反。)

    夏,叔倪会晋赵鞅、宋乐世心、卫北宫喜、郑游吉、曹人、邾娄人、滕人、薛人、小邾娄人于黄父。(倪,音诣,又五兮反,左氏作“诣”乐世心,世如字,又以制反,左氏作“大心”父,音甫。)。

    著有天子也。(时庶孽并篡,天王失位徙居,微弱甚,故急著正其号,明天下当救其难而事之。孽,鱼列反。难,乃旦反。)尹氏立王子朝。(贬言尹氏者,著世卿之权。尹氏贬,王子朝不贬者,年未满十岁,未知欲富贵,不当坐,明罪在尹氏。子朝如字。)

    [疏]“叔孙舍至自晋”解云:上十四年“春,隐如至自晋”以其被执而还,故省去其氏。今此叔孙舍不去氏者,盖以无罪故也,是以文十四年传云“称行人而执者,以其事执也”注云“以其所衔奉国事执之,晋人执我行人叔孙舍是也”;“不称行人而执者,以已执也”注云“已者,已大夫,自以大夫之罪执之。分别之者,罪恶当各归其本”以此言之,则知隐如有罪,故去其氏;叔孙无罪,故无贬文。若然,文十五年夏“单伯至自齐”案彼单伯亦以其有罪执,而存其氏者,耻之故也,是以彼注云“不省去氏者,淫当绝,使若他单伯至”是也。注“是后季氏逐昭公”者,在下二十五年九月。云吴灭巢者,在今年冬。云弑其君僚者,在二十七年。云又灭徐者,在三十年冬。先言季氏逐昭公者,正欲决吴事故也。杞伯郁?卒者,左氏、?梁作“郁?”字,今正本亦有“郁”字者。

    [疏]“夏叔倪”者。?梁与此同,左氏经贾注者作“叔诣”字。“有鹳鹆来巢”者。解云:案运斗枢云“有鹳鹆来巢于榆”此经不言于榆者,欲道来巢即为异,不假指其处所,若庄七年传云“‘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如雨’”何氏云“明其状似雨尔,不当言雨星;不言尺者,?则为异,不可以尺寸录之”非中国之禽也者,谓是夷狄之鸟,以异义“公羊说”云“鹳鹆,夷狄之鸟,不当来入中国”郑君?之曰:“春秋之鸟不言来者,多为夷狄来也”若鹳鹆乃飞从夷狄而来,则昭将去远域之外。以此言之,则知非中国之禽者,谓是夷狄之鸟,而冬官云“鹳鹆不逾济”郑氏云“无妨于中国有之”者,何氏所不取也。旧解以为中国,国中者,非得注之意。?梁与此同。

    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又雩者何?又雩者,非雩也,聚众以逐季氏也。(一月不当再举雩。言又雩者,起非雩也。昭公依托上雩,生事聚众,欲以逐季氏。不书逐季氏者,讳不能逐,反起下孙,及为所败,故因雩起其事也。但举日,不举辰者,辰不同,不可相为上下。又日为君,长为臣,去辰,则逐季氏意明矣。上不当日,言上辛者,为下辛张本。不言下辛,言季辛者,起季氏不执下而逐君。下孙,音逊,下文同。去,起吕反。为下,于伪反,下“而为”同。)

    八月,乙未,地震。(是时猛、朝更起,与王争入,遂至数年。晋陵周竟,吴败六国,季氏逐昭公,吴光弑僚灭徐,故日至三食,地为再动。更,音庚。数,所主反。为,于伪反。)

    叔孙舍至自晋。

    [疏]注“据毛”至“天王”解云:即文九年“毛伯来求金”是也。彼云“何以不称使?当丧未君也。逾年矣,何以谓之未君?即位矣,而未称王也。未称王,何以知其即位?以诸侯之逾年即位,亦知天子之逾年即位也”注云“俱继体,其礼不得异”;“以天子三年然后称王,亦知诸侯于封内三年称子也”然则天子之法,三年然后方始称王,故此传云“此未三年,其称王何”据毛伯不称天王以难之。

    丁酉,杞伯郁?卒。(郁?,音来,又力之反,二传作“郁?”)。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疏]“是时”至“数年”解云:猛今虽卒,但篡来世近,而子朝复逆,故曰猛、朝更起。上“王猛入于王城”;今言“天王居于狄泉”“尹氏立王子朝”;二十六年“天王入于成周”“王子朝奔楚”故云与王争入也。首尾五载,故曰遂至数年。云晋陵周竟者,即上“围郊”是也。云吴败六国者,上文云“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云云是也。云季氏逐昭公者,即下二十五年“九月,己亥,公孙于齐”是也。注“吴光杀僚灭徐”者。解云:即下二十七年“夏,四月,吴弑其君僚”;灭徐者,即下三十年冬十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禹奔楚”是也。云故日至三食,地为再动者,上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二十三年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故云日至三食也;上十九年夏“五月,已卯,地震”今年又震,故曰地为再动。

    杀耻也。(因有疾以杀畏晋之耻。举公者,重疾也。“子之所慎:斋、战、疾”)

    二十有五年,春,叔孙舍如宋。

    葬杞平公。

    [疏]注“贬言尹氏者”解云:即隐三年夏“尹氏卒”之下,传云“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是也。云年未满十岁者,何氏更有所见,或者正以卫人立晋莒展去疾之徒,悉去公子见其当国。今此王子朝经无贬文,乃与楚公子比之经相似。案上十三年“公子比”之下,传云“比巳立矣,其称公子何?其意不当也”以此言之,明其幼少也;年既幼少,未贪富贵,故以未盈十岁言,以下二十六年出奔之时,年已稍长,而不去王子者,顺上文也。

    [疏]注“据上”至“有疾”解云:上十三年冬“公如晋,至河乃复”;又二十一年冬“公如晋,至河乃复”皆言公如。而云不言公者,正谓至河之下不言公矣。

    二十有四年,春,王二月,丙戌,仲孙ㄑ卒。

    冬,公如晋。至河,公有疾,乃复。何言乎公有疾乃复?(据上比乃复,不言公,不言有疾。)

    冬,吴灭巢。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