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果脯的人才危机(2/2)
此时,一位身着八路军军装,肩膀上绑着绑带的年轻人,骑着马来到了虎亭小学。
从教导队走出来的王贺比他更优秀。
眼见老战友老同学过来,王贺大喜:
别说不知名的,防水防火的柔软神秘纸质材料,就算有材料,但上面栩栩如生的人像图片和字迹,想伪造也极难。
这一幕让苏正再次心里恍惚。
犹记得,在立志之初,他的梦想也是做一个老师,教书育人,开民智以强国,在后来发现,这条道路根本行不通。
手指触过材质特殊的身份证明,苏正心里再次升起感慨。
虎亭小学,就是八路军建设的学校。
“给。”
这也是他决定加入这支队伍的原因——他看到了希望。
有老师。
一个标准的军礼。
他其实没想过,此人也会离开军统。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在军统,都很难见到。
苏正也回了一个军礼。
而是手持边区发放的身份证明,才能进入一些地方,才能乘坐汽车。
不需要为了后勤补给,去经营人际关系网,也不需要担心,士兵军饷被克扣,当然,在这里,叫做津贴。
不要任何学费,甚至还给学生们营养补贴,来学校上学可以吃到一顿饱早饭,中饭,带肉的那种,上好的书籍,最好的教室。
“苏连长好1
学校并不大,顺着一条新建的青石板小路,他很快来到了一处新建的木梁火砖屋内,门口挂的牌子上写着教师办公室。
比彩色照片还清晰。
“哈哈,行1
“证件1
苏正顿时笑出了声。
新建的砖厂也能生产大量火砖。
所以学校自然使用的是最好的材料。
单单这个材质,就让根据地的身份证明没有伪造的可能性。
根据地木材充足。
虽然来人穿着八路军军装,但依旧被民兵战士拦了下来,并要求证件。
毕竟鬼子刚赶走没多久,这里秩序还没完全稳定,根据地内偶尔会有零散土匪,学校自然需要民兵保护。
年轻人将证件交给了民兵。
劝说老战友,老同学王贺加入部队,去前线打鬼子的想法。
比起前线,可能这后方确实更适合苏正。
什么才是真正的军人。
但这里。
建设学校,吸纳适龄儿童。
连草稿纸,试卷纸,都是国外一流的印刷纸。
有学生。
最终,他选择了加入军统。
这八路军的根据地。
压下心里的疑惑,苏正走进学校内。
在和鬼子的暗斗中,曾经透过蛛丝马迹,抓到过五个鬼子核心间谍,捣毁了鬼子布局多年的情报网,深得戴局长器重。
学校门口,两位民兵持枪警戒,手里拿着一挺挂着刺刀的三八大盖。
在八路军这支部队,他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军队。
于是果断离开军统,加入八路军。
鬼子也不行。
而王贺看来也找到了他毕生为止奋斗的东西——教育!(本章完)
苏正走进办公室,看到了一个身着便装,正伏案写作的年轻人。
人家可不是说说,不仅仅口号比果脯更实在,也花了真金白银。
出过国。
桌子上摆满了一叠叠书籍,以及试卷。
每一次,他都忍不住想,
会开卡车。
下马后,年轻人将马匹的缰绳绑在一颗小树上,然后走进学校。
为了方便管理根据地,杜绝鬼子间谍、汉奸潜入,以及流窜的土匪,目前根据地实施严格的身份制度。
然后接过了他的身份证明。
懂得英语。
“苏正?”
但果脯根本没有钱,建设教室,购买书籍,发展教育,虽然口号喊得震天响,学生家庭也根本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
试卷上,写满了稚嫩但却认真的字迹。
看完证件,两位民兵当即立正敬礼。
作为指挥官,他只需要思考,如何打赢战斗,如何提高部队战斗力。
“哈哈,正好,给我的同学们好好讲一讲军队里的事情。”
“你小子都混成连长了?”
这一刻,苏正压下了心思。
“王贺,路过,顺便来看看你。”
中国真正强大的希望。
即便不愿意背叛果脯,正式加入八路军,但也投身教育事业。
这东西到底是怎么打印出来的?
以及,扩宽加固公路。 不过,毕竟才一个月时间,即便有充足的资金,和物资,但缺乏人才,除了优先建设的学校之外,其他的都还只是雏形。
倒不是没身份证明就直接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