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投弹(2/2)

    别说帝国的机器,

    准备调集其他部队来保护司令部,指挥也让其他人负责。

    鬼子飞机性能不行。

    发现运六的第一时间,坂下保熊当即命令战斗机起飞。

    “嗨1

    申胜按下了投弹按钮。

    运六后面的机舱打开,一枚巨大的钻地弹,飞出了机舱。(本章完)

    干扰设备,帝国做出来还是很简单的。

    在杨村。

    五十次每秒。      意味着,每一秒敌人的两台正在通话的机器,跳动了五十次不同频率,意味着,每零点零二秒就换一个频率,且保持持续通话。

    只要知道了敌人的通讯频率,

    “来了1

    华北方面军,北评机常

    新来的山田参谋长,不仅仅不信任他,甚至连华北方面军也不信任,竟然直接从关东军那边调集兵力过来守卫司令部。

    ···

    宫野参谋长,渡边参谋长,都死在土八路手里,而且是在土八路公开通报后,被击杀。

    虽然零式战斗机,不适合过大俯冲加速,但这里指的是六百以上的时速,加速到六百公里,追击敌人轰炸机,还是问题的。

    ···

    但公开消息是,山田参谋长在城外的军营内。

    运六上,观察员第一时间发现了起飞的鬼子飞机。

    眼见土八路飞机,精确的飞向司令部,和山大佐咬紧牙关。

    山田百思不得其解。

    追不上运六,能用的战术,就是俯冲加速追击,以及预先判断位置伏击了。

    “没有来追击我们,在爬高,估计是想伏击我们。”

    空军!

    “先拉升高度。”

    就能轻易干扰。

    ···

    即便是美利坚,德国人,这个时间也需要一秒到零点五秒。

    司令部外,距离五百米。

    而近半年。

    “投弹1

    是个讲究技术的军种!

    如此巨大的技术的差距,意味着,即便八路军把频率告诉帝国,他也无法追踪,哪怕他动用一万台也无法追踪,因为信号的不连续。

    “确认高度一千五百米。”

    就算是从德意志,从美利坚进口的机器设备,也不可能跟得上这个转换频率。

    “该死的,土八路到底是怎么知道参谋长方位的?”

    为了安全,上级采纳了他的安保计划。

    知道这件事的人,不超过三十人,都是司令部的核心人员,敌人是怎么知道的?

    “抵达位置。”

    这简直是骑在他脸上。

    “哼。”

    俯冲伏击!

    他奉命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安保大队大队长,负责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人员的安全。

    “不要追击。”

    虽然他缺乏战斗机飞行经验,战斗经验,

    第三次,土八路公开宣称要袭击山田参谋长,他本来想,一雪前耻,保护山田参谋长,为此,他制定了详细安保计划。

    所谓经验,不过是没有总结归纳出来的知识。

    山田参谋长,每天都在军营和司令部之间秘密转移,三个车队,甚至连护送队自己,也不知道哪个车队有山田参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更可恶的是。

    那些教官,已经将战斗机的飞行战斗经验,化作具体的知识,甚至书本上的文字资料,教导给了他。

    拳头捏的死死的,青筋暴露。

    无非是,在一个频率内,发射大量杂波,从而覆盖扰乱八路军发射的通讯波段,使得八路军听到的都是杂音。

    他连想都想不出来,敌人是如何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的。

    但是!

    一处瞭望塔上。

    老鬼子坂下保熊吸取上次的教训,他知道,敌人的飞机飞行速度很快,蝗军的飞机根本追不上,所以他制定了针对性战术。

    他要让鬼子知道。

    但是!

    驾驶飞机的申胜冷笑一声,驾驶飞机开始投弹。

    不过,他自然知道,现在山田参谋长正在在司令内的地下室。

    “起飞1

    或者,伏击敌人轰炸机。

    只要功率足够大。

    “嗨1

    “鬼子飞机起飞了。”

    速度追不上,就提前拉高高度,借助俯冲加速,追击敌人轰炸机。

    监听不可能,干扰就简单很多了。

    周围,鬼子技术军官纷纷低头应是。

    另一边。

    和尚大佐举着望远镜,目光死死的盯着天上的土八路飞机。

    更别说,敌人不可能只有五十个固定频道。

    但结果,司令部不信任他了。

    既然知道敌人的战术,己方飞机又有绝对的性能优势,那应付起来就很简单了。

    完全是随机的。

    包括隐蔽,替身等等。

    而帝国的,跳动一次频率,需要三到五秒的对频时间,才能保证继续通话。

    随着坂下保熊的命令,五架零式战斗机依次从机场起飞。

    对他而言,是莫大的耻辱。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