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十三行女老板 第101(1/2)

    一口气跑出华梦歌舞厅,那些热闹动感的音乐声渐渐在耳中变得微弱,两人才停下。

    街上安静多了,除了身后的歌舞厅,夜晚人们大多已在家中休息,楼宇房屋中如同星辰般点亮的窗户便是印证。

    “舞厅一点都不好。”江遇唇线紧抿,推翻自己之前还觉得舞厅挺好的想法。

    “是,舞厅不好。”周知意顺着他的话说,“人好。”

    说完,她踮起脚尖。

    风轻轻吹起绿色裙摆,荡起好看的波浪,轻柔的扫过匀称秀丽的小腿。

    路灯下,恋人在四下无人的大街上接吻。

    江遇一怔,却只是揽着她向旁边走了一步,将在这一时代已是出格的行为隐于暗处,继续了下去,难得比以往强势。

    一直为了讨人欢心装狗的狼崽子有些藏不住了,带着不由分说的侵略性和占有欲,仿佛要融入一体般,在这寂静的黑夜中,似有若无的吞咽声很是暧昧。

    合法

    “哇啊——”

    清晨,叫醒周知意的除了理想、事业和闹钟以外,现在还多了一样,小孩子的哭声。

    靠一己之力拉低城中村村口这栋自建小楼住户平均年龄的姜明皓小同志现在正逢肠胀气时期,也就是俗称的“二月闹”。

    虽然是被吵醒的,周知意却没什么怨气,毕竟小婴儿什么都不懂、又不会说话,也是身体不舒服才会哭闹,实属情有可原。

    周知意抬手看了一眼手表,也差不多快到她平日里起床的时间了,干脆提早些起床了,同样被吵醒的三只狗可不管时间,已经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出门玩耍。

    等她和江遇一同遛了狗、分开,牵着三只狗回来,就见院子里好不热闹,原来是姜佑青正在分发早点,从他手里那个装着一份份叉烧包和干蒸烧卖的红色塑料袋能看出,这些是他早上特意去前面向阳东路那家早餐铺子买的。

    “谢谢姜大哥。”

    “我要烧卖可以吗?谢谢姜哥。”

    面对这些道谢,姜佑青却是满脸歉意,“不用谢,抱歉这段时间我个仔吵到大家了……”

    这些吃食是他特意买来向大家道歉的。

    姜佑青转头看到周知意,立刻把放在一旁桌上的一份早点拿起来,“小意,我给你留了一份。”

    周知意接过那份叉烧包和烧卖各装了一份的早点纸袋。

    “小意你早上也听到阿皓的哭闹声了吧?”见她点头,姜佑青很是抱歉,“真是对不住,这么早让大家都被这小魔星吵醒了。”

    原来是为了这事啊,周知意拿着早点,不以为然地说,“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大家都是大人了,哪会和孩子计较,更何况小明皓不是肚子胀气不舒服吗?不然他也不会这样闹腾。不过他要什么时候才能好些啊?”

    说起这个,初当父母的姜佑青眼中失去光,“我阿妈说至少还要再一个月。”

    一想到还有一个月这样子的苦日子,姜佑青感觉自己的手臂隐隐作痛,是没日没夜抱孩子哄睡累的,简直比在工地上拿电钻、搬砖都要累。

    转念一想,想起那大胖小子咯咯笑起来的样子,姜佑青心中一暖,又重新振作起来,不过这种苦他不能再影响其他人了,“小意,我和淑芳商量过了,我们两人想要搬出去。”

    周知意咬了一口烧麦,无视馋得一直扒拉她的一心,一边嚼着一边惊讶道,“哪用得着?就因为这点小事?”

    “我家住在最上面的三楼,你住在一楼都能听到哭闹声,那就是这栋楼的人都能听到,总不能让大家天天被吵醒。”姜佑青说着,“而且多了这么个孩子,屋子就显得有点不够住了,我是想在村里也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买下个房子。”

    姜佑青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跟着你干,我也是攒下了一些钱。”

    周知意闻言不再劝了,北发村位于城市市区版图规划中,未来肯定会拆迁,现在买房子是好事,等十来年后拆迁条例变化,那就真的是“单车变摩托”了。

    “而且下个月等淑芳产假休完,她就要回二纺厂继续上班了,她想要接钟主任的班,成为下一任染织车间的主任,自然不能耽误工作。孩子我一个人可看不了,所以我想让我爸妈过来帮帮忙。”姜佑青继续说道,“房子大些,我爸妈也能过来住。”

    周知意只问,“叔叔阿姨不是之前都是住在城区吗?他们能愿意来城中村住吗?”

    城中村,说着好像好听些,沾个“城”字,但实际还是个“村”,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村民前仆后继的搬到城市里的楼房里居住,就像之前方红梅,也是瞧不上家里给她介绍的城中村青年。

    姜佑青一笑,“等我买了房子,好好修缮一下,虽然是城中村,但至少住得比城里那六平小屋宽敞,他们肯定愿意。”

    “那你们先吃着,我上楼去看看淑芳和孩子。”

    姜佑青发完早点,就着急回家照看老婆孩子了。

    “你看吧,买房子都是为了什么。”

    一道声音幽幽的从周知意身后冒出。

    何萍突然出现,“我就说江遇送你房子肯定是有了别的心思,他肯定是想要结婚了。”

    这时候其实还没有出现买房热潮,商品房刚刚出现,只有做生意的人或是像北发村赚了租金的村民才会去买房子或是租楼房住,大多数人都是像姜佑青、严淑芳这对小夫妻之前那样,等单位分房。

    这也是为什么这时候的人们更舍得花钱,虽然赚得不多,但没有房债压力,远超消费能力的昂贵衣服、传呼机等等,攒攒钱就买了。

    一旁的姜玉芝咽下嘴里的叉烧包,附和道,“我也觉得是这样的,你们两个都谈小半年了,结婚这事提上章程也正常。”

    “才不到半年,说结婚什么的也太早了。”周知意说道。

    这又是两个时代人们观念的不同。

    八十年代人们虽然开始有了谈恋爱的观念,但仍然思想偏保守,一牵手就是一辈子,从认识到结婚可能也就半年时间,除非情况特殊,要不是姜玉芝和穆霖两人还没有读完夜大学的功课,怕影响工作和学习,两人早就已经结婚了。

    但放在现代,恋爱三年、五年、甚至多年“长跑”的比比皆是,半年就结婚,那都叫闪婚,是恋爱脑才会做出的事。

    所以周知意是真的没往结婚那方面想。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