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市井人家 第71(2/2)
“大人此言差矣,黎民百姓的嫁娶纠纷,虽然不比税赋徭役更合乎切身利益,但其烦扰起来,轻则让人忧心忡忡重则出人命。也不轻松。”裴昭在对面开口。
杜月娘看着桌上的这盘长沙蒲鲊。
“怎得我们家里原来没有女娲娘娘?”叶璃好奇问。
沈娥特意遣了人给宓凤娘送了谢媒钱,还送了一份女娲娘娘的神像,说是庙里请来的。
杜月娘吃了两口鱼又开始发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开封府司录参军主管“競田宅婚姻债负之类”的诉讼,接了这个案子。
按照宋朝的律法杜月娘可以拿走自己婚前的嫁妆,这点毋庸置疑。
比起幸运的沈娥,杜月娘就没那么幸运了。
婚事进展顺利,沈娥顺利成婚,沈娥婚后就过得蜜里调油,夫婿很是体贴,有满膀子的力气使,又待她谦和有礼。
印大人心头也是肉做的,想想又拿起案卷琢磨:“这要分产,就得走访周围邻居和家里伙计、生意往来伙伴,知道这家里的财产有多少是前头亡夫留下的,有多少是寡妇自己经营起来的。”
鱼肉微微发酸,这种发酵特有的酸味特别独特提味,让人闻见就立刻嘴里大量分泌口水,炎炎夏日没什么胃口,正好吃这鱼开胃。
“寡妇再嫁理所当然,就是这财产不好分。”
可财产怎么分?
“先把这卷宗拿开,给我看擅敛增税的案卷。那个更重要些。”印大人吩咐下属改换案卷,说完后他肚子咕咕叫,忍不住看外面的日影,“瞧着要吃午膳了吧?”
这种民事诉讼里外不是人,败诉的那一方肯定会指着鼻子在背后骂他。
他甚至起身探头想看见院子里的日晷,盼着能早点下衙。
叶盏改良了这道菜,在发酵后又上锅蒸煮了一回,她到底不习惯吃生食。
这让杜月娘愁闷的心情一散而空。
粗盐保留了它的鲜美,此时蒜瓣肉分明,一看就知道当初腌制时选用的是最好的青鱼。
因此长沙蒲鲊此时冒着腾腾热气,上面葱油的香气直勾人肚里的馋虫。
鱼肉的肉质是恰到好处的细嫩,经过腌制后柔嫩多汁。
算了,好好吃饭。杜月娘下定了决心,筷子夹向了这盘长沙蒲鲊。
说得也是。
唉,若是判不好,只怕这背后又要被骂。
一旦决定审理这个案件,他的思绪也渐渐变得沉静,开始认真思索需要的条文。
要是丈夫还活着,两人和离她能分到家里一部分婚后财产。但是这丈夫死了这财产该怎么分就不好定夺了。
鱼肉冒着香气,大脑不由自主回忆起了刚才的美味,不由得她胡思乱想。
她与那腌制的咸鱼有什么区别?
“你那公婆天天吓唬禁锢你,你就该这么干。”沈娥从隔壁买了一壶好酒,兴冲冲叫蓬蕊给自己斟酒,“当浮一大白。”
“这寡妇无儿无女,谁知道她是不是再嫁前卷走一笔夫家的资财?”
原本寡妇再嫁顺理成章,能留在他家是可怜二老,也是珍视与亡夫的感情,没想到二老居然把她当自己私产,处处管束。
“若是有子还好些,还能将财产判给她儿子,成年前由这妇人保管便是。反正律法里也不许妇人和后来丈夫染指这财产,杜绝了他们谋害孩子的可能。”
“在心里,在心里,心到神知。”宓凤娘脸都不红一下,赶紧打岔,“长沙蒲鲊5做好啦。”
在自己都不知道的地方,她暗暗下定了决心。
可是鱼肉的香气好香啊,扑鼻而来。
直到同僚们招呼他:“印大人,该用午膳了。”
管它呢。
印大人受理了诉状,看见案卷就郁闷,他这个司录参军事的职位本来管辖范围就广,若是能做差科赋役、擅敛增税也罢了,偏偏连婚姻争讼这种事都来他案头。
的确,开封府里,司录参军事印鸣大人很头疼:“这可如何审理?”
她公婆听说她要领养一男一女制衡的事情之后先是激烈发对,毕竟他们是保守人家,接受不了要领养个女儿并且给女儿招赘的事情:“今年过继丢一次脸,等十五年后招赘再丢一次脸,生怕人人不知道我家是绝户中的绝户?”
杜月娘看了看盘里的鱼肉,这长沙蒲鲊腌制后都能再次炮制,她一个大活人为什么不能?
开封府诸位常去的老地方当然是叶二姐食肆。
杜月娘发愁:“我这是与夫家貲产分割,只怕官府也不愿意判。”
杜月娘看了看盘里的鱼,想,不如……一走了之?
宓凤娘将画像挂起来,摆上茶果点心:“女娲娘娘就是最早的媒神,我们做媒人的都要拜会女娲娘娘的。”
印大人才回过神来:“原来到中午了。”他神伸懒腰,直起身来。
吃完饭后杜月娘就请人写一张诉状告到了开封府,她要从婆家拿走一部分资产。
两人也算是举案齐眉。
说自己的婚姻有可能会消散,沈娥非但不生气,反而也跟着点点头:“情爱就像甜点心,吃一口为了消遣,但钱财就如正餐,牢牢守在手里,每日里离不了。”
如今沈娥正新婚燕尔,出来游玩的就变成她一人。
杜月娘只能由着他们去,只不过她一直拖着这事没有过继。
鲜美的鱼肉格外嫩,入口即化,滋味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