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市井人家 第140(2/2)

    如今正是揭榜的日子,许多举子高中,城里要办谢师宴、要宴请客人、还要与同窗应酬,因此大家都决定来叶家酒楼来办:雅致又好吃,何乐而不为?

    “又或者是想让夫子们提笔写诗的?”有人想起酒楼曾有一扇屏风留下名家诗句的趣闻,忍不住猜测。

    宓凤娘便想给自己姑爷办一场,瞅着闵家丫鬟来酒楼买点心时,特意吩咐丫鬟:“回去跟你家夫人捎话,府上什么时候大宴宾客,通知我们酒楼一声就好。”

    其中一道是毛笔和墨汁。“这道菜是不是上错了?”宾客好奇问。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能吃?吃毛笔?蘸墨水?”宾客们一时惊讶,都不曾想过还有这样的由头。

    叶家酒楼到处承办鹿鸣宴又大大赚了一笔。

    赵小七不也是没庆贺嘛,考中后全家庆贺就他继续住书院里苦读,可见这些文人行事与市井人家不同。

    与此同时微甜的果酱立刻和“狼毫”汇合,酸甜适中,格外有趣。

    “神奇!”

    除了这些菜式后还有一些雅致的菜式:

    宓凤娘笑容消失,半天才道:“是这么回事,不过对闵家那些门楣来说没办一个月流水宴都算是没有大肆庆贺!这你们就不懂了吧?”又继续跟客人们说说笑笑,似乎不曾有过此事。

    官媒苦着脸,要是市井门户她做媒人的自然可以上门质问,可闵家是官夫人,她难道还能真兴师问罪不成?

    “是哩。”

    “这……”丫鬟吞吞吐吐,面露为难。

    赵老爷顿觉脸上格外有光,他家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改换门庭成了书香门第,因此捋下胡子:“诸位不要客气。”

    客人们打量着毛笔,谁也不相信那毛笔能吃。看着纤毫毕露栩栩如生,怎么也不像能吃的样子啊?

    果然被她查到了,闵家非但没有找叶家酒楼承办酒席,甚至都没请叶家:“两家都快要成亲了,这是什么意思?!”

    宾客们纷纷拿起毛笔开吃,都发出惊讶的呼声。

    宓凤娘没当回事,继续张着大嘴巴在酒楼里跟往来客人炫耀自家女婿如今高中的喜报,甚至还加一句:“我那女婿是个沉得住气的,就算高中了也不大肆庆贺,反而戒骄戒躁,是个成大器的料子呢!”

    而且宓凤娘也有心请自己的亲戚,叫他们好好来城里吃吃席面,知道叶家从此有一位举子姑爷了,便是有人想再像从前一般欺负叶家也要好好掂量掂量。

    “都不是。”伙计给他们讲解,“这毛笔头是酥丝,墨汁是野果子酱,可以蘸着酱吃的。”

    媒婆心虚,看见宓凤娘赶紧起身道歉:“这,我也是不知道啊,老身只能往好里说。”

    ≈ot;吃过那么多酒席,却没见过这种雅致的菜肴。≈ot;、“不愧是书香门第,真有底蕴!”

    “你是官媒有什么了不起?告诉你,我也是官媒,这般轻慢女方就是官媒能做出来的?”宓凤娘吓唬她,“这件事你非得给我一个交待,否则我要将你的官媒职位撸下来不可!”

    楼上的雅间里还有书院的师长们,就连他们那般挑剔的性子对这道宴都很满意:“倒有点魏晋风骨。”闲云野鹤般的菜肴、精心搭配的摆盘,菜式好吃之余更注重摆盘和寓意,很合乎他们的脾胃。

    可等她回来后再寻宓凤娘,面上也露出犹豫之色,半天才道:“这回就不庆贺了,等下回您家女婿考上殿试再庆贺也不迟。”

    “?这可不是记错了么!”宓凤娘笑话他,≈ot;我这个正经亲家母知道的不比你少?≈ot;

    可等从客人那里抽身后就立刻去查此事:“难道闵家背着我家办了庆贺宴?”

    “不是,那个……”丫鬟还是为难,最后飞快道,“夫人还是跟我家夫人说罢,我人微言轻,恐怕传话误事。”

    “说就说。也是,你个小丫鬟,懂什么?”宓凤娘好脾气挥挥手,不跟她一般计较。

    “好吃!”

    不找叶家酒楼来承办也就罢了,居然请都没请叶家人?

    赵家这次宴席办完后叶家酒楼的鹿鸣宴也顺理成章在城里出了风头。

    媒婆自然是满脸喜色:“那是自然。这可是值得庆贺的大事呢!难得您这么深明大义,我今天就跑趟闵家。”

    她特意挑了件银红裙子,却没去闵家,而是去了当初说亲的媒婆家里,将这层意思告诉了她。女方嘛,自然要矜持些,有些往来通过媒婆谈更好。

    “怎得没庆贺?”有位熟客路子广,也认识闵家,“她家儿子刚考上就办席了,我还去了呢。”

    她虽然素日里掉进钱眼里,但还是明事理的,自家姑爷眼看就要做官封妻荫子,哪里会收他的钱?

    宓凤娘一摔围裙就去找媒婆:“闵家做得好事!你居然帮忙遮掩!”

    席间还有黄瓜花雕刻的百合盛开、萝卜雕刻的白鹤展翅、莲藕炒制的荷塘月色、玫瑰萝卜、桂花蟹肉,都是好看又好吃的菜肴。

    毛笔头上面的“狼毫”居然一下在嘴里化开,舌尖能在最后一刻分辨出那些都是酥,极其细小的酥,想必是有点脆的,可现在都一下化了。

    富贵不还乡,等于锦衣夜行。

    宓凤娘这时候才发觉:“原来你们每每夜里读书还有些用处。”她原先可说过点灯看书费灯油的话,如今看来原来真金白银都是钱呢!

    “不管了。我尝尝。”有个大胆些的宾客随手抄起一杆毛笔送入嘴里,随后皱着的眉头松开,“好吃!”

    最显眼的是那鲤鱼,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居然能立起来在盘子里,两侧开花刀,从上面浇了鲜亮红色的酱料下来,看着就很喜庆。

    “是有这回事吧。”旁边一位老客人也搭讪,“我记得那天还雨过天晴有道虹,客人们都说是好兆头。怎么你家没去?”

    “原来是怕太张扬么?”宓凤娘想了想笑,“也罢,亲家母还真是谨慎低调的官宦人家。”

    “莫非是担心我家收钱贵?”宓凤娘一改往常的吝啬,“我们酒楼这回不收钱,姑爷做了贡生,我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收钱?”

    在叶家酒楼吃过一次就察觉了叶家的好:旁的酒楼虽然也有宴席,但唯有叶家酒楼能做出那个雅致的调调,这却要求经营者有极强的学问素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