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1/1)

    “是很简单的任务……但如果我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搞砸,空教练会不会后悔选我进来,会不会……”

    “嘘——”

    宁洲清浅地嘘气,很轻,但宋涵润耳边的轰鸣声一点点安静了下来……

    宋涵润模糊的视线逐渐清晰,他目光聚焦,与宁洲对视——

    宁洲双眸带着祈愿与焦虑,泛着水光:

    “既然对你来说是简单的任务……宋涵润,请你帮帮他吧!”

    宋涵润像是突然失去力气,握不住毛巾,空洞的目光跳跃到一旁——

    余柏被教练组轮番指导着,表情晦涩难辨……

    宋涵润嘴巴张合几下,听见自己说道:“好。”

    “嗡——”

    暂停过后,华国队换人,首发接应下,替补宋涵润上。

    “这谁?”

    sara盯着宋涵润,陷入沉思。

    她与同样深思的助教对视一眼,灵光一闪,异口同声:“打t国队时的替补接应!”

    sara打开平板,递给助教:“调出他的资料,让我看一下。”

    助教点开一个文档,石化了……

    sara生出不祥的预感:“怎么,和华国队替补二传资料一样少?”

    “呃,比他的还要少一些……”

    “?”sara抢过平板,几行资料,一眼就能浏览完,“一个27岁的职业运动员,就这点参赛经历?”

    助教干笑:“嗯,他只打过华国联赛,这次是第一次进国家队。”

    sara毫无收获,关掉平板,回忆华国队与t国队那场比赛:

    这个替补接应上场一局,几乎是个透明人。

    他扣球量特别少,都是出其不意晃的单人拦网,得分多半是二传的功劳……

    sara越想思绪越乱:“o换他上来干什么的?”

    等华国队球员们站好位,sara脑子乱成麻绳:

    “接一传的接应!?”

    只见华国队一传阵型大变,自由人宁洋、接应宋涵润和主攻杜骏三人,平分后排的一传面积。

    而余柏隐形站位,不需要接一传,随时准备进攻……

    “变成了自由人 接应 主攻的一传站位。”佟容沉吟,“张老师,这种形式比较少见呢……”

    张康帮忙分析道:

    “目前主流的一传阵型是自由人 两个主攻,保接应的进攻。”

    男排的边攻是主要进攻点。

    主攻轮换着确保4号位进攻,而接应不管在前排还是后排,都以一己之力撑起2号位的进攻。

    所以很多队伍会把接应当成主要炮火点,选进攻实力最强的队员承担接应位。

    尤其是欧美洲强队,几乎每支队伍都拥有一位超强力接应……

    比如说d国队,队长1号擅长发球和一传,但论扣球力量,他不及d国队的接应。

    恰恰是如此重要的接应,罗教练居然派上来接一传……

    张康按压眉心,尽力往回圆话:“不过……存在即合理,可能有的接应擅长接一传。”

    “?”佟容真诚发问,“主攻才进行一传训练,宋涵润难道是主攻出身,中间转到接应吗?”

    张康手指顺着资料划过,语气微妙:“并没有……”

    佟容尬笑两声:“总,总之队友之间互相帮一帮,很有团队精神!”

    【宋涵润?浪费飞机票那哥们?】

    【前一个浪费飞机票的已经有百万粉丝了……】

    【我记得宋涵润在场上存在感特别低,宁洲偶尔传给他一个球,他冷不丁冒出来扣球。】

    【我也是,t国队那场替补局,每次都忘记场上有这么个人,甚至t国队的拦网也记不住……/狗头/】

    【他适合去鬼屋上班,悄咪咪靠近再戳一下,能把人吓飞!】

    【这么弱的气场能稳住一传吗!?】

    【担心得要死,d国队现在可是强发轮!】

    1号站上发球线,“拔剑四顾心茫然”。

    追发目标余柏从一传阵型中消失,1号只好用眼神询问sara:‘有计划三吗?’

    sara一手搓着口香糖瓶身,另一手冲着宋涵润的方向轻点:

    ‘先给新上场的来个下马威吧!’

    1号了然,重新丈量手感。

    “哔——”

    1号换了个角度,排球很给他面子,准确地旋到了宋涵润的位置……

    宋涵润站在6号位接一传,也就是中间,他左右两边的宁洋和杜骏同时着急道:

    “冲你去的!宋……”

    宋涵润根本没注意他们的声音,和与世隔绝似的,嘴里嘟嘟囔囔:

    “我不是关键人,上来帮他们接一下,接完空教练就换我下去了……”

    宁洋、杜骏:?

    自个儿念叨啥呢?

    这人真的能接一传吗!?

    宋涵润边给自己洗脑,边移动着手臂接球,连雀斑都透出认真的气息。

    排球变化很大,飞到手边还在侧移。

    宋涵润眉间闪过错愕,在接漏的前一瞬,侧转手臂——

    “嘣。”

    一传被原地起高。

    宋涵润没有化解球旋转的天赋,更不能一球把1号的侧旋球接到位。

    他完全靠基础,把球“磨”起来了……

    那是长时间无法上场、没有球扣、在场边观察的结果。

    1号一听一传起球的声音,便知道:宋涵润和自己一样,积淀了很长时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