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回收站 第41(1/1)

    由牛表舅陪着进来的年轻汉子,可不正是柱子的大哥栓子?

    而跟在两人身后的,是一个年轻妇人,灰衣灰裤,灰帕包头,满脸风霜,胸前系着个包袱,身形蹒跚,要不是柱子认出了大哥在先,压根就认不出,这个妇人,竟然是他大嫂赵翠姑!

    王栓子和赵翠姑看到柱子,也是吃了一惊。

    “柱子,你怎么在这里?”

    一刻钟以后,坐在牛家院子里的夫妻二人,一人捧着一碗咸菜糊糊,狼吞虎咽地喝着。

    表舅母斜靠在灶房门口,脸上就有点皮笑肉不笑。

    这两口子,都是饿死鬼投胎的么?

    都已经是第二大碗了,还没个够的样子!

    还是家里的老大呢,都有了儿子了,做事还是这么不稳重!

    他牛家在岳山村又不是才这一年,早前栓子和媳妇两个出城进城的,也没说来看看这个表舅,更不用说带礼物了。

    同样的一奶同胞,柱子还没成人呢,每次来赶集,不给家里送些城里的点心,打壶老酒的?

    这两回更是带着她小儿子贵子去集上摆摊,还给工钱呢!

    就这,柱子都从来没在她家里吃过饭,顶多喝碗水罢了。

    王栓子和媳妇两个人吃饱了肚,缓了缓,算是回过了神。

    这才说起他们的遭遇。

    “先前在云鹿县县城里,我岳父给寻了个活儿,是去镇上给个大户人家修庄子。”

    “那户人家新买了庄子,那庄子上种了好些桃树,说是打算等春天时花开了来住,这才要把庄院里外翻新的,人家给的工钱足,三顿饭也不错,我就安心在那边住下干活了……”

    “谁知道干着干着就出了乱子……云鹿县不是跟朱鹊县挨着呢么?朱鹊县那边大旱,有几个村的活不下去,就结伙出来逃荒,这翻过山正好是云鹿县那个庄子。”

    “庄子里不正在翻新么,乱七八糟的防不住人,就被一些胆大的灾民偷摸进去,里应外合,抢了庄子里存粮!”

    “消息传到城里,那大户人家在县衙里也是说得上话的,县太爷听说了这事,就派兵去缉拿那些贼子,那些贼子抢了粮,又纠集了从朱鹊县来的流民,竟是将官兵都给打败了!”

    王栓子说到这儿,脸上尤有些惊魂未定。

    “我在乱起来那日就连夜跑回了县城,听说官兵大败,县太爷赶紧写信去附近卫所求助,又严守城门,不让随意进出,还日日派官差地保,在城里各处盘查……唉,我这样的外地人,实在是没少受盘问!”

    “这县城都不让随意进出,外头传的又邪乎,城里的粮价涨得吓人……我和翠姑,在岳父家住着也不是长久之计,就趁着还能出城,就带着孩子回来了。”

    王栓子说到这一段,眼神就有些个闪烁起来。

    其实哪里是他想要在这个乱哄哄的节骨眼上回凤柳城呢。

    是他在那边做不了活计,而一家三口都要在岳父家里吃喝,粮价还在不断上涨,就算岳父岳母嘴上不说什么,那娘家哥嫂的脸色却是实在难看。

    他能怎么办?

    总不能说,先前他四处去做活的时候,回来会给岳母一半的钱,当做自家吃住的花费吧?

    从前是从前,现下是现下,要是岳母问他要这两个月的花费呢?

    夫妻两个一合计,就收拾了包袱,趁着还没有更乱的时候,跑回凤柳城来了。

    只是刚出朱鹊县城没过二十里,就遇上了好几波逃荒的。

    这夫妻俩都年轻,不知道轻重利害,先还没太过防备这些逃荒的,等到被人抢去了一个包袱,这才害了怕,把略好些的衣裳都收起来,赵翠姑也不敢在头上戴银首饰了,弄得灰头土脸,跟旁人差不多,这才能平安走到岳山村。

    柱子越听越不对劲儿。

    “大哥,你和大嫂怎么不直接回凤柳城呢?”

    跑到岳山村亲戚家来做什么?

    别说这边只是个表舅了,就是亲舅,也不能长住的呀!

    栓子瞥了柱子一眼,有些没好气。

    “这一路上没吃没喝,你嫂子还抱着孩子,走到这边,实在是走不动了,就想来舅舅家里讨口水喝!”

    表舅妈干笑了两声,走过来收走了二人喝光的大碗。

    这是讨口水喝?

    分明就是上门讨吃来了!

    作者有话说:

    大晋王朝(34)

    日将西斜, 凤柳城西城门外,逃荒百姓们沿着官道三三两两地席地而坐。

    还有好些人面前摆碗,头插草标, 显然已经到了绝处。

    而西城门, 将关未关,只留下了一道缝。

    要进城门,那就得经过守卫的盘问。

    只有本城的百姓,或者交得起二百文进城钱的,这才能进城。

    柱子和栓子两口子也赶到了城门口。

    入城时, 柱子经常出入西城门,守卫的倒对他眼熟,栓子两口子就差点要交入城钱。

    幸好先前从凤柳城出去做活的时候,开的有路引。

    三人终于进了城,都松了口气。

    柱子瞥了眼哥嫂,见他们走路还是慢吞吞的, 急性子就上来了。

    “大哥你扶着大嫂慢慢走, 我先回去告诉阿娘这个好消息,好让阿娘给准备吃喝!”

    说罢也不等栓子答话,就一溜烟地跑了。

    兄弟俩快两年未见了,本该亲近些的, 可也不知道是不是柱子近来又做买卖,又四处跑腿的,见的世面多了, 就越发地觉得自家的大哥满身都是毛病。

    先前跟嫂子两个,只顾着自己的小家, 借着做活的名号, 去了云鹿县就不回, 挣的钱自然也没给阿娘交上半个子儿……这倒也罢了。

    谁没有点小私心呢?

    可是这两个人做事,实在是又懒又笨。

    都知道有了流民,还不赶紧往城里自家跑,反倒去亲戚家喝的什么水!

    这次若不是正好碰见了他,催这俩赶紧回家,说不定这俩还想在表舅家住一晚呢!

    却也不想想,夜长梦多,万一流民越来越多,再回城的时候遇上那饿极了眼的怎么办?

    凤柳城紧闭了城门,谁都不让进可怎么办?

    柱子跑回自家。

    “阿娘,快多做些饭,我大哥大嫂回来了!还有小侄子!”

    王婆子正在洗衣裳,一听这话手上的水瓢就落回了桶中。

    “啊?你大哥大嫂回来了?还有你小侄子?人呢?怎么没一道回来?”

    柱子无奈地放下背上的麻袋和一个包袱。

    “他们走路实在是慢,我就先回来报信了……这个包袱是大哥的!”

    柱子把麻袋拎进了自己住的小屋,又朝外走去。

    正慌张的王婆子,张着两只手叫他。

    “你去哪儿?”

    “我去街上买些熟肉……”

    王婆子这才点点头,进灶房张罗做饭,还一边低声笑道,“这倒是有个做兄弟的样儿了。”

    这二年,小儿子没少埋怨老大两口子。

    她虽然也气老大两口子私心太重,却不能真让两兄弟离了心,还得替老大圆话。

    如今小儿子自己有了能耐,钱也没少挣,倒是再没说过大哥的小话了。

    为了迎接哥嫂,还肯自己出钱去买好吃食了!

    “这次回来,就不瞎跑了吧?踏实在自家过日子,比什么不强?哎哟我那小孙孙喂!”

    柱子从自家出来,就先去了最近的虎头家。

    “虎头,明儿咱们怕是不能去收野草了。”

    “城外头来了流民!”

    “你也告诉你家里人一声,要出城的话,可得小心些。”

    告诉了虎头,又去江家当铺那边报信。

    听到柱子的话,江易心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终于来了!

    “多谢你来报信,这段时日就先不出城了。”

    他的马车做好了,养骡马的人也有了,七天前他带着丑丫又去买回了一头骡子。

    这段时间,他就带着丑丫,赶着骡子在城外试驾。

    毕竟这马车是他自己搞的,还得在试验中改进,别真到了需要用到的时候,各种掉链子可就坏事了。

    送走了柱子,晚饭过后,他就召集众人,开了个小会。

    “……如今流民已经到了凤柳城,若只是人少还好,若越聚越多,只怕要生出乱子……咱们只有四个人,粮食倒是囤了不少,足够吃上半年了,但就怕城里也乱起来,到了那万不得已的时候,也只能去别处做买卖了。”

    陶婆子忧心忡忡,“全凭大爷安排就是。”

    她就说怎么从前那么些年也不见大爷买骡马,买人,做马车的。

    原来是防备着流民,准备去别处躲灾呢!

    她是知道有些主家,在灾年时全家躲出去,只在宅子里留一两个人看房子。

    至于说那留下看房子的仆人会怎么样,那就全凭造化了。

    她其实心里也害怕,如今这院里四个人,就属她年纪最大,要是主家让她留下看房子,理由都是现成的,外出奔波劳苦的,她一个老婆子定然受不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