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1/1)

    剑门关内,原本就已人困马乏,且断粮多日的蜀军早已无斗志,不少将士只想着明日还能去何处劫掠,丝毫不在意桓军有何动作。

    顾聿衡这先锋还做出了花样,故意搞得声势浩大,似有千军万马、排山倒海之势,还找了个女兵扮段曦宁,他自己扮顾安之,让蜀军误以为是段曦宁和顾安之所率兵马,从而吸引了大批蜀军。

    此举甚至骗过了韦玄忠。

    听闻桓军大举进攻,且是段曦宁亲自带兵,韦玄忠立即全神贯注地防御此路兵马,不给对方一丝空隙。

    正面过招,顾聿衡自然是比不过韦玄忠这种老将的,但他脑子活泛,打不过就开始想野招。

    先前听闻段曦宁猜测剑门关内有可能断粮,他就故意让大军时不时喊话,说桓军善待降兵,粮草充足且给士兵满饷。

    此外,他还趁着顺风之时命人埋锅造饭,方便饭菜香气能飘到蜀军那边。

    已许久未曾吃过饱饭,且军饷时时被朝廷克扣的蜀军,哪里能受得了这个?

    本就军心涣散的他们愈加三心二意,甚至有人当真生了二心,想要去投桓军,被韦玄忠发现,当场斩首几个,才遏制了这股风气。

    除顾聿衡外,段曦宁又命另一年轻将军宋长风为策应,她与顾安之为主力,估摸着先锋一路将韦玄忠吸引过去了,当即大举攻剑门关。

    等到韦玄忠意识到不对劲时,三路桓军已经都逼近了剑门关主关口,大批蜀军皆已溃逃。

    值此危难之际,蜀国太子竟还在发上谕命韦玄忠增援。

    在剑门关将破之时,江油关破的消息率先传了来。

    五月初,剑门关破。

    段曦宁终于率军进入了她父皇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的剑门关。

    韦玄忠仰天长啸,悲愤异常:“老夫戎马半生,竟会败在一个女娃娃手上!天亡我也!”

    不顾左右劝阻,段曦宁飞身上了关楼,斥道:“韦玄忠,你戎马半生,到头来只会纵兵劫掠百姓,大半辈子当真是活到狗肚子里了!”

    “你效忠的朝廷,昏庸无道,残害百姓,勾结外敌,倒行逆施,你根本就是在为虎作伥!”

    韦玄忠一怔,想起少时从军,曾满腔热血指天发誓要保境安民,建功立业。

    然而到如今,他既未保得住家国,也未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当真半生戎马转头空。

    他苦笑一声,面上是难以掩住的悲怆,旋即拔剑。

    “陛下当心!”刚登上关楼的顾聿衡闻声急忙大喊着朝这边冲过来。

    他话音刚落,就见韦玄忠已刎颈,热血撒入他坚守大半辈子的地方,身体却还像座山峰一般矗立。

    段曦宁有一瞬恍然,似乎不敢相信她曾经以为的劲敌这般轻易便已绝命。

    直到眼前之人轰然倒下,她才回过神来,只令道:“厚葬。”

    剑门关一破,蜀中门户大开,灭蜀便犹如探囊取物。

    西蜀龟缩蜀中上百年,也就四周屏障难越,一旦险关攻破,蜀军便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桓军身经百战又准备充分,一路摧枯拉朽,竟比当初打荆国还要容易许多。

    在剑门关破前,虞升卿和拓跋昭已带兵破江油关。

    九月,双方会师于蜀都蓉城城下。

    蓉城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段曦宁也不心急,先命大军合围,截断城中水源。

    让他们在这儿过年也不是不行,蜀王要是还有心情放烟花,他们还能凑个热闹。

    人生得意

    段曦宁未曾料到, 蜀王昏庸,自毁长城,竟在这种关头还死性不改, 想着沾染美人,扣下了蓉城守将年轻貌美的爱妻。

    这位夫人已有身孕,宁死不从, 触柱而亡。

    听得此消息, 蓉城守将悲愤之下, 干脆下令开了城门直接向桓军投诚。

    就这样, 大军围城数日之后, 段曦宁未费一兵一卒便攻下蜀都。

    那守将率先带人冲进蜀宫杀了蜀王,为爱妻报仇, 倒是省了她不少事。

    她投桃报李,大方封赏了这守将,优抚蜀地降将。

    西蜀太子亦知大势已去,自缢而亡。

    至此, 桓军伐蜀, 大获全胜。

    蜀地在脱离中原上百年之后,又重归中原王朝。

    蜀亡之后, 段曦宁将蜀地按她当初在舆图上的设想,设剑南道, 暂分十九州。

    灭蜀虽异常顺利, 治蜀却是极头疼的一件事。

    蜀国朝廷在此无所不用其极地敲骨吸髓,对本就已经穷得吃观音土的百姓还在横征暴敛,致使曾经的天府之国流民遍地, 衰败异常,民不聊生, 看不出一丝锦绣繁华地的景象,简直是一个糟糕透顶的烂摊子。

    原本,段曦宁虽对皇族下手狠,但各级官吏尤其是地方小吏若愿归顺大桓,她还是会用的。

    毕竟她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将一国上下各级官府都换一遍。

    但蜀地各级官府盘剥百姓的贪官污吏数不胜数,桓军每到一地,便有大批被坑害的百姓前来求其伸冤。

    一开始还只是走投无路、求告无门,抱着必死决心的百姓。

    后来各地百姓见真的有用,且桓军军纪严明,与百姓秋毫无犯,前来喊冤的人便越来越多,将桓军当做天兵天将一般。

    一月下来,桓军杀的蜀地贪官污吏都快赶上两军交战时杀的敌军了。

    这样的情形,显然不是发布安民告示,收编几个旧朝地方官便能解决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