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40(3/5)

    陶渊明微微一笑:“不过我要提醒庾公,这些招募而来的散兵游勇,多是些心狠手辣之人,给了承诺,是要当场兑现的,要不然可能会哗变,他们不象庄客佃户们那样,对你们人身有依附关系,家人也是给你们控制在手中,这些人往往是独来独往,来历都很难考证,因为乱世,成为盗匪,然后这些盗匪再聚焦成团,几百人,千余人一股,为祸一方,用的名字,也多是假名,因为其身份不可查考,所以,不能用那种管理良民,尤其是佃农们的办法,来对待这些人。”

    庾悦咬了咬牙:“就算是我们的人,不也是这次背叛了我吗?我现在反正也想开了,这些下等的贱人,是不知道恩义的,惟利是图,那就用利来诱之即可,也不用投入感情当成我们庾家的家人,不就是要钱么,我给就是,不过,罗军主是不是有足够的手段,来控制这些人,不至于让他们再次哗变呢?”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放心,这种与你说的小人,下等之人打交道的事,罗军主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到时候,他可以通过军中安插眼线,互相监视,留住军士们的军饷,允许他们掳掠甚至是提供方便,然后不定时地打乱编制,重新编排军队的办法,禁止他们的互相串联,当然,这种雇佣之军,也不能长期保留,隔个半年一年的,就要裁汰更换一批,以防其在军中势力盘根错节。”

    庾悦笑了起来:“听起来真不错,果然是这种小人就得是罗军主这样的人治,不过,若是这种控军之法出了人命,有了事故,那可如何是好?”

    陶渊明摇了摇头:“我之前说过,这些人往往名字都是假名,无从查证的,就算死了,也可以另外招人来顶替这个人的位置,这是一种吃空饷的办法,也可以用来清理掉军中不听话的刺头,你上次的失误,就在于让这些军士们形成了串联,而让他们的领头军官可以带着部下一起闹事哗变,这样就是一呼百应,全军皆反。”

    庾悦瞪大了眼睛:“还有这种说法啊,真的是第一次听到呢,那么,我只要能监管控制住带队的这些队长,旅帅,军将这些军官,就能控制住整个军队了?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陶渊明点了点头,说道:“升为军官之人,尤其是到了旅帅之上,就不能再是无名之辈了,是要在朝廷的军籍上正式注册之人,而且往往因为军功会分到一些田产,甚至有妻儿家庭之类,这些人按理说是不敢轻易谋反哗变的,但如果真的碰到不顾全家死活的那种悍将,就象你手下的那几个,仍然是有叛变的可能。”

    “要控制住这些人,首先就是不能让他们和军士们打成一片,更不能让所有的将士们都愿意为之效死,不能让其一呼百应,只要不是能串联得起来,那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其次,就是要让军士们明白,他们得到的好处,纪录的功劳,获得的回报,那是作为朝廷,作为庾公你给的,不是这些直接分管他们的军官们私人给的,而且如果他们听你庾公的话,为你卖命,以后也能象这些军官一样,得到很好的回报,即使是解甲归田,也能分到比普通百姓多得多的田宅,有个安稳的日子。”

    “除了国家给的军士们的好处和待遇之外,你庾家也可以给出更优厚的待遇,比如愿意来吴地落户的退役军士,可以让他们分到比朝廷给的更多的田地,而且可以免税两三年左右,如果和庾家合作,由庾家代交赋税,那可以交得更少,也可以统一地安排一些战乱中流失的无依靠女子,给他们当妻妾成家立业,这些你们庾家子弟觉得不值一提的恩惠,却足以让不少军士们用命去世代效忠,只不过,不要让这些恩惠,成了这些军官们的,而不是你们庾家的。”

    庾悦咬了咬牙:“这些控军秘法,以前我都不知道,可是你却对我这样坦诚,直接说出来,这是为何?陶公,我们之间的关系,只怕没有那么亲近吧。”

    陶渊明淡然道:“因为我们是合作的盟友,盟友之间,就应该相互坦诚,知无不言才是,罗龙生我是借给你用的,以后如果你成事之后,我希望也能借你的推荐,回到荆州打拼出自己的事业,到时候罗龙生也会跟着我回去,不过,我们会让你先坐稳豫州刺史的位置再说,当然,这个位置,不止是看你的平叛功劳,也要看你在京城中活动的人脉和关系,这是我办不到的,也许,以后我想申请当荆州刺史时,还要用到你的这个关系呢。”

    士人皆为荣华来

    庾悦叹了口气,摇头道:“我一直搞不明白,你非要这个荆州刺史做什么?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所有有野心的人看上的地方,以陶公你现在的势力,想要夺取此地,可是难上加难,不如你助我先当上这个荆州刺史,后面我在这里势力稳固之后,再举荐你接替我当这个荆州刺史,你觉得如何?”

    陶渊明微微一笑:“庾公,正是因为你们庾家以前就长期担任荆州刺史,所以就算你在追击妖贼的战役里立功,也很难会把这个荆州刺史之职给你,刘裕想要北伐,那基本上就是从扬州和荆州两个方向出击,尤其是荆州的话,我之前说过,他想重走高祖刘邦的旧路,必然会亲自或者派大将攻取西蜀,而出兵之地,只有荆州,要是给了你庾公,你觉得还有可能呢?”

    庾悦咬了咬牙:“我可以找世家高门为我声援造势,让他们来和刘裕谈判,这大晋总要有世家高门的一席之地,不能说刘裕控制一切,想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他若是逼人太狠,我们就断绝对他的粮草和人力的供应,看他怎么玩?以前连司马休之都能当过荆州刺史,难道我还不如这个逃跑王爷不成?”

    陶渊明正色道:“那时候的刘裕实力和威望不足,而且是刚刚攻下荆州,击杀桓玄,荆州各地还有桓氏的旧部余党,如果不让司马休之当这个刺史,就得让刘毅以大将的名义镇守荆州,那荆州就成了刘毅的,这是刘裕无论如何不愿意看到的事,所以,才有了司马休之当了刺史,他本就是个过渡人物,终将被刘裕所信任的人所取代,而桓振偷袭江陵得手,司马休之弃城而逃,更是让他提前滚蛋,换上了刘裕的亲弟弟刘道规镇守荆州。”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