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61(5/5)
高进之给呛了之后,突然冷笑起来:“南蛮校尉?好啊,这个官不错,听说这桐柏山里的奚族人经常作乱,不服王化,还会躲到什么桃花源里抗税自保,我要是当了南蛮校尉,一定会先把他们都驱出大山,编户齐民,为国效力!”
这下子引起了全场的哄堂大笑,谁都知道陶渊明的陶氏一族出自山中奚族,甚至祖先陶侃还给世家高门子弟当众嘲讽为奚狗过,这也是人家的心中永远疮疤,一如世家子弟嘲笑兵种将门之类,今天居然能给高进之反过来用于已经成为天下名士的陶渊明身上,真的算是倒转乾坤呢。
到彦之笑道:“好啊好啊,进之兄弟,你要真的当了南蛮校尉,去进剿这些山越部落,我可一定要跟着去,这个军功可是容易啊,比跟妖贼拼死拼活,要简单得多呢。”
刘真道也点头道:“别落下我啊,进之哥。”
裴方明哈哈大笑道:“我也去帮忙,不过,捉了这些奚人之后,可要分我几百户啊,我的部队中现在缺乏仆役和辅兵,这些奚人最适合干这些呢。”
陶渊明开始时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之色,听着这些讥讽之语,也全当耳边风,直到这些声音全部消失下来,众人的目光也都看向他时,他才冷冷地说道:“身为大晋子民,自当为大晋效力,就象陶某,就象罗军主,都是走出大山的奚人,现在也在这里与各位同居一堂,共襄国事,如果给陶某一个能在荆州为国效力的机会,陶某一定会把乡亲们接出来,让他们也享受到大晋的国恩,到时候,还有赖各位的提携啊。”
象齿公子欲北伐
众将校们的笑声,嘎然而止,他们没有料到陶渊明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能反唇相讥,而陶渊明的声音仍然在殿中回荡着:“自后汉末年,天下大乱,荆州之地的各族百姓,纷纷遁入山中求生,所谓山越,既是整个后汉末到三国时期,从荆州到江州再到吴越之地,那些入山中求生的百姓们的总称,未必就是异族蛮夷,就象我那桃花源记里所纪录的人,更是秦末就入山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就是各位口中的奚人,其实和你们一样,都是汉人。”
“只不过在山中时间久了,就会给后来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汉人误以为是异族番邦,这是大大的误会,现在,我们这些奚人也走出大山,开始在大晋为官为将,后面会有更多的同族走出来,各位来自扬州吴地,很多是京口人氏,未必会在这荆州之地安家落户,早晚还是要回去的,而荆州本地的兵马,还是会以荆州人为主,我们这些出山的奚人,就会担当起保卫家乡的重作,罗军主,你说是不是呢?”
罗龙生哈哈一笑,点头道:“正是,荆州的地方,如果连我们荆州本地人都不来保卫了,还能指望谁呢?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要从雍州调到荆州保卫家园的,刘仆射,还希望你能成全。”
刚才一直没有说话的刘穆之,点了点头:“既然罗军主有回归故乡的理由,那本官也不能阻止,鲁将军,我看这样如何,你们鲁家和罗军主也是合作了十年以上,如你所言,你和罗军主本人也是情同手足,现在人家要回家乡,大家也好聚好散,罗军主以前带过去的荆州籍的旧部,要是本人想跟他回荆州,也不要阻止,让他带回,如果是雍州将士调到他军中的,不想去荆州,就回归你部下,庾悦将军既然向你调了人,就应该以相应的粮草军械作为回报,这样不伤和气,你意下如何呢?”
鲁轨长叹一声:“既然罗军主已经打定主意要离开了,我强行要拦,也是没有用处,还会给他人所耻笑,不过,现在雍州那里秋收的事情已经结束,北方后秦和司马楚之,司马国璠这些叛徒的入侵威胁,也已经解除,不过,雍州的东北方向,还有豫西北长社一带,仍然有几个县被这些叛贼所占据,父帅给我下了令,要我去驱逐和讨伐这些反贼,尽可能地解决后患。这点,还需要刘仆射下令并同意。”
刘穆之轻轻地“哦”了一声:“现在妖贼还没有平定,你若是率军再向这些司马氏的叛贼开战,有可能引发跟后秦的战争,不太好吧。”
鲁轨沉声道:“这回妖贼作乱,后秦趁火打劫,先后派出了桓谦和苟林两支军队入侵雍州和荆州,后面又指使司马国璠和司马楚之,配合着数万中原秦军进入豫西,伺机吞并淮南之地,早已经实际上向我们开战了,若不是胡夏在后面大破岭北秦军,逼得秦军主力回救关中,只怕这会儿,我们已经在豫州甚至是雍州与秦军交战呢。”
“司马国璠和司马楚之这两条恶狗,更是蟠踞两国边境,时不时地在雍州和豫州入侵,杀我吏士,掳我百姓,并吸引国内的盗匪恶贼与之汇合,已经渐渐地成了规模,如果不除掉,会成为大晋永无休止的边患,雍州军与其防卫本土,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机,趁着后秦主力不在的时候,将司马国璠和司马楚之的叛军消灭,只要能杀掉几个首领,余众自散,就算司马国璠和司马楚之侥幸逃跑,,也能大破其党羽,打击其气焰,使其不敢再轻易进犯豫州与雍州,一旦在大晋境内没有这些恶贼的立足点,那他们早晚手下作鸟兽散的。”
刘穆之微微一笑:“这么说来,雍州兵马是不准备参加接下来讨伐妖贼的战争了吗?而是准备为大晋扫清北边一带的边患?”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