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97(4/5)

    刘敬宣脸色大变,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急道:“寄奴啊,莫要冲动,别跟我开这种玩笑啊,京八党可是我们武夫的家啊,怎么能解散呢?”他急得直接就抓住了刘裕的手,狠狠地握着,连骨骼作响之声,都在他耳边响动。

    刘裕正色道:“阿寿,这个事情,到目前为止,整个天下,我只跟你一个人说过,甚至跟胖子,跟妙音我都没有提过,因为这是我们武人的事,你是我最信任的兄弟,这个事,我必须要跟你交个底。”

    刘敬宣咬了咬牙,松开了手,他自己都揉着掌门,声音中充满了歉意:“对不起啊,寄奴,我一急就会这样,你没给我抓疼吧。”

    刘裕笑着摇了摇头:“这才是真实的你,还跟二十多年前初入北府时一样,也正因此,我才会跟你商量这些事情,要是换了别人,嘴上答应,心里却是打起别的盘算,我是不会跟他们多说的。好了,阿寿,你仔细听我说这个事。”

    刘敬宣不停地用力点头,竖起耳朵,屏起呼吸,做好了静听的准备。

    刘裕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其实,以前在谢玄建立北府军,一直到桓玄篡位,北府军在你爹的带领下投降的时候,是没有京八党这一说的,虽然我在军中有一些威望,有不少兄弟愿意追随,但也只是服从我个人而已,并没有结党成社,包括你阿寿,你跟我生死与共,但我们并没有真正地结拜为兄弟,也没有集合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真正地组建某个组织,帮派之类的,对吧。”

    刘敬宣点了点头:“是的,我因为我爹的原因,很多时候甚至不是跟你一个部队,但是从老虎部队出来的兄弟,个个都愿意为你上刀山,下火海,哦,对,除了希乐,无忌还有长民他们,他们也是自成团体,有些愿意追随他们的兄弟,尤其是希乐,他其实一直是有一个帮派和组织呢。”

    刘裕点了点头:“这些先不说,我的意思是,在京口建义之前,是没有一个完全由我说了算,组织结构明确的帮派,或者是秘密团体存在,不光是我,就算是你爹,还有终伯他们,也都是按北府军初建时的规矩,自己作为一个团伙的首领,带众来投,组合而成了北府军,只不过是由谢家提供装备和军粮罢了,所以,他们是分散的,各不统属,这也是给了桓玄各个击破,分化瓦解我们北府军的机会,是不是?”

    刘敬宣正色道:“是的,就是如此,可以说北府军初建,是由淮北淮南的多个山寨,帮派的首领率众聚集而成,而你们这些京口出身的良家子,则是另一股势力,只不过,京口本地的良家子,没有明确的组织,只能说你,希乐,无忌这些京口人,有一定的威望,有一些愿意追随你们的人罢了。”

    刘裕叹了口气:“是的,谢家组建北府军,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想要一个完全听命于谢家的军队,谢安并不希望北府军有一个威望超过谢玄的带头大哥,所以刻意地让各个集团之间能相互竞争,互不服气,更不是相互间有上下级的统属关系,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当这个调停人,如果有不尊重谢家的军头,他们也会想办法清理出去,换人掌军。”

    刘敬宣点了点头:“是啊,其实我们那时候都挺服谢玄的,也没人会想着反抗谢家的领导,只不过五桥泽的一把火,把一切都毁了。”

    刘裕摇了摇头:“不,阿寿,我不这样认为,就算没这把火,谢家也早晚会对北府军下手的,我现在越来越确认这点,因为北府军,我们这些武夫和他们世家子弟的矛盾,是不可调和,无法化解的,早晚必然会翻脸。”

    牢之之败源自身

    刘敬宣有些疑惑,看着刘裕,说道:“此言又是何意?”

    刘裕叹了口气,说道:“说白了,还是那种想要持久占有权力,和通过军功取得爵位,进而取得权力的矛盾,世家高门希望我们能跟他们的那些庄园的庄头,管事一样,世代成为他们在军中的高级奴仆,为他们掌握军队,为他们打仗,如果我们足够听话,那也许会让我们升格入赘之类,或者说成为一个新的小世家,但是,绝不可能让出他们自己的地位,由我们接掌。”

    “就好比我,你们看来,也许谢安这位相公大人从我在京口的时候就看上了我,愿意招我为孙女婿,愿意让妙音嫁给我,这让所有人都嫉妒,就是你阿寿,也说过当年很眼红我抱得美人归吧。”

    刘敬宣哈哈一笑:“我是说过,不过是有点夸张的,倒不是我对王妙音有什么想法,而是说我爹一直希望我娶个王家,谢家这样的顶级世家的高门贵女,只不过当时身为谢家家将的他,还没资格直接有王妙音这样级别的天之贵女愿意联姻呢,事实上我最后娶到的也只是谢家的庶支女儿,身份上不如王妙音呢。与其说我是眼红王妙音这个人,不如说,我是嫉妒你比我早一步娶到了地位,身份更高的谢家,王家女子呢。”

    刘裕正色道:“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取到了谢家,王家的女儿后,他们又是准备怎么对我们的呢?难道会放心地让我们在军中掌权,入朝为官吗?我现在相信,谢安,谢玄如果不是北伐失利,那最多让我娶到妙音后,就会让我离开军队,去当个地方官员,因为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治理一方,他们完全可以最后找些理由说我不称职,然后将我罢官或者是降职呢。”

    刘敬宣咬了咬牙,,恨声道:“狗东西桓玄就是这样,,原来说好了让我爹一直统领北府军,但他篡位之前就把我爹打发去当彭城内史了,奶奶的,我爹一辈子没当过地方官,他只会打仗,这就是明升暗降,夺他兵权,然后再找借口要害他呢。所以逼得我爹只能起事造反了。”

    刘裕摇了摇头:“到了那步,已经不可能有人再跟随他造反了,他要战,只有在桓玄进京前,率军拼死一战,才有机会。”

    刘敬宣叹了口气:“寄奴啊,你有所不知,我爹之所以最后向桓玄投降,是因为司马元显这个混球也打了相同的主意,想要夺我爹手中的军队,他一边征召所谓的乐属,想自己建军,一边在惹出孙恩之乱这样的滔天大祸后,又盯上了我爹手中的北府军,准备让我爹去当会稽内史,领扬州刺史,听起来是升了大官,但是想要我爹放弃军队,去吴地当地方官,奶奶的,这样他好自己接手北府军。”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