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01(2/5)
刘敬宣瞪大了眼睛:“一个郡守,连刺史都不是的人就能进政事堂?这不太现实吧,职务是不是太低了点?恐怕别人也不太可能会服气吧。”
刘裕微微一笑:“没有这么容易的,就象我算是给你爹提拔的,难道后面我就得事事按你爹的意志行事吗?更何况,公权力,公天下的概念深入人心之后,天下人就会知道,这些权力,好处,恩情,是国家给的,不是某个人给的,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有过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但并不是人身就得依附于某个人,一旦自己上任为官后,就是向国家负责,而不是向某个曾经的恩公负责了。”
刘裕平静地说道:“这就需要后面控制比例了,不能全是中央的朝廷大官进入政事堂,也不能全是地方官员加入,但不管这个比例如何,有一点是必须要坚持的,那就是进入政事堂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掌权施政的经验,更是要有良好的德行操守,要有一颗公心,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刘裕笑了起来,拍了拍刘敬宣的肩膀,说道:“你这个想法非常好,政事堂的长老实际上是掌握了天下官员与将领们的任免之权,这个权力太大了,等于是以前皇帝的大权,分散给了政事堂的几个长老们,如果这些长老之间有矛盾,有个人的恩怨,那确实有可能出现你所说的这些个情况。”
说到这里,刘敬宣的眉头皱了起来,看着刘裕:“当官是可以调来调去的,可是在军中为将,这样就不太好吧,军队是需要上下一心,号令如一,如果是战场上的军令传得稍慢了一点点,可能就会葬送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如果不是跟自己非常熟悉,传令和执行军令不会有半点误会和犹豫的多年部下,又怎么能做到这点呢?”
兵权分离除根基
刘敬宣马上说道:“那这颗公心如何表现出来呢?谁来评定这个人是不是一个有公心的人?难道不让家里子侄出来做官,表现得很廉洁就是有公心了?很多人会演戏,会隐藏的啊,比如王莽,为了当皇帝,甚至可以把犯法的儿子都给杀了,要比公心,比守法,谁比得过他?篡位之前人人都以为他是个圣人,可登基之后才暴露本来面目啊,这种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如何判断呢?”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裕一边用力地点头,一边竖耳倾听,等到刘敬宣一口气说完后,才正色道:“你说得很有道理,为了掌握政事堂的大权,一定是会有人这样伪装的,因为要是为了自己掌权,那甚至是可以牺牲子侄,部下,可以长期地表现得廉洁,不贪财。所以,政事堂的长老,不能只有一个,而是要有多个,这样互相监督和牵制,一个王莽或者可以骗过世人的眼光,但多个王莽,是绝不可能的,尤其是一堆王莽要是凑到一起,互相监督和牵制,那最后也不可能达到自己大权独掌,千秋万代的结果。”
刘裕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点头道:“阿寿,你提的这个意见非常好,我一定会慎重考虑的,政事堂的长老和原来的属下,学生,提拔过的人确实是可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轻易地斩断,如何制约和平衡这种关系,是以后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事。”
刘裕正色道:“从制度上,我们会尽量地克服和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比如说不一定要让位高权重的人当政事堂长老,或者说当上长老之后,对于原来的任职之地,他的监察是要起回避的,甚至是要不同的长老,交叉去监察对方曾经任官的地方,另外,在当地方官或者为将的时候,避免一个人在某地任职时间过长,形成尾大不掉的关系网。”
刘敬宣摇了摇头,还是说道:“任职任官时间太短也有它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在地方上,或者是在军中,对于部下的情况一无所知,用起人,执行起命令来不顺手,也会影响其效率,若是政绩或者是军功不出色,又怎么能进入政事堂,有资格担任长老一职呢?你也说过,要入政事堂,需要德才皆备,若是工作的时候成绩不突出,只靠一个主观评断很强的所谓德,恐怕难以服众吧。”
刘敬宣笑着摆了摆手:“我这个人心直口快,想到啥说啥,寄奴你别放心里去,我相信,你和胖子,还有王皇后这些聪明人,一定能想出个好办法出来,而且,所谓的德行出色,那是要天下人公认的,一个人的伪装,可以骗人一时,却骗不了人一世的。”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天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一个人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民众效力,服务,不为自己,不为自己家族谋私利,那是装不出来的。其实你说的那种私结势力,提拔和重用自己的学生,下属,重用那些听自己话的,为自己办事的,这样的规模一大,如果是在一个郡,一个县,甚至一个大州,全是这样任人惟亲,那天下人都会看在眼里的。”
“所以,政事堂的长老,是必须要德行优先,你刚才可能弄错了一点,就是说这个政事堂长老,必须是要仆射,尚书,大帅级别的高官大将,但我可没这样说,甚至在我看来,政事堂的长老,只要有郡守的经验,就有资格加入了,因为熟悉地方政务,知道郡县一级别的政务情况,反而比长期在中央朝廷为官的高级官员,更知道底下的各种贪腐,弄虚作假的名堂。”
刘敬宣摇了摇头:“话虽如此,但人总是有感情的,而且上下级多年,除了感情外,多少也会有些利益关系,甚至是把柄在人手上,到时候要人做事,是不得不从的,这点寄奴你不要把人想得太美好了,我们都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师恩,知遇之恩这些,是人情难以拒绝的。”
刘敬宣哈哈一笑:“这点我倒是忽略了,互相监督,这样谁也装不起来,不过,那要是形成了派系,手下官员与僚属众多,势力大,政绩出色,那就算是王莽一流,权力欲大的人,也能登上政事长老之位吧,然后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属下,提拔过的学生之流去施政,不等于也掌握了权力吗?”
刘敬宣眼珠子一转,笑了起来:“这倒也是,要是一个人为官一任,只会提拔那些自己的学生,弟子,或者是跟班随从之类的,那别说进政事堂当长老了,恐怕在任上就要给弹劾,不能升职呢,而且按寄奴你的说法,当官不让他久任一方,过几年就要调离,这样也不给他培植势力的机会,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