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1)

    “昨天做饭的那位——”莫sir回忆,“是叫萍姨吧?她不和你们一起住吗?”

    “今天我休息,就没让她过来,没想到突然有案子。”

    莫振邦打趣道:“要怪就怪你这bb机,我走到哪跟到哪。”

    其实一开始就说好了,萍姨是不住家的保姆。

    最初在警校宿舍,空间太狭小了,舅舅和外甥女并排站着都转不过身,因此每天在祝晴上班前,萍姨赶到,照顾孩子一整天,等到祝晴下班,她也就下班了,一直这么来回跑。

    但实际上,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即便在福利院,祝晴也不曾融入集体,始终独来独往,后来更是习惯了独居生活。直到,生活中突然闯进来一个小舅舅,她适应了很久,不愿意再多一个陌生人。

    祝晴不想一再迁就退让。

    况且,她始终觉得原剧情中的小反派,不该再像以前那样娇生惯养。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应该学着自己做。

    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

    新家足够宽敞,她和萍姨也逐渐熟悉。也许随着工作推进,像今天这样的突发情况会越来越多,也是时候和萍姨商量,让她偶尔留宿,以备不时之需。

    中午厨房里,舅甥俩手忙脚乱,温馨的独处时光却非常珍贵。

    只是工作同样不能耽误,祝晴打定主意,等考虑好住宿安排后,得和萍姨重新商量她的工作范围了。

    “中午和盛放研究煎牛排。”祝晴说,“就像过家家。”

    莫sir失笑。

    是小孩煎,还是她来煎?

    看样子,他们都搞不定。

    “就在前面。”莫振邦指了指一栋公寓,“你在楼下等我,还是上来接?”

    “我上去吧。”

    莫sir家也在油麻地,绕过后巷上楼,囡囡像是算准爸爸这会儿会回来,欢天喜地地开门迎接。在自己家,囡囡没这么拘谨,看看祝晴,回头喊“妈咪”。

    盛放小朋友躺在囡囡家地板上,搭她的拼图,盒子上写着适龄八岁以上的拼图,少爷仔搭得飞快,百无聊赖。听见外甥女来接自己,他撑起小脑袋,剩下的拼图也不拼完,“咻”一下朝晴仔飞奔。

    舅甥俩走时,莫振邦的太太还不忘给祝晴塞一份资料。那是她一早拜托同事打印的幼稚园家长面试题,祝晴双手接过道了谢,带着小不点离开。

    望着他们转身的背影,吕绮云不由感慨:“还这么年轻,就要养小孩,很不容易。”

    莫振邦搭着太太的肩膀,掌心收紧了些。

    他想说,她也一样,没有做好照顾小朋友的准备,就和他一起把囡囡接回了家。

    吕绮云摇头制止他,笑着说:“孩子都听着呢,囡囡等我给她批改作业。”

    身后的声音,逐渐远去。

    祝晴和小舅舅下楼,如今房子买到好地段,他俩不用再搭小巴,散着步就能到家。

    只是散步的时候,盛放又提起中午茶x餐厅里自己亲手抓包的脏话时刻。

    “检讨一下。”

    祝晴:……

    小时候从没被管过,现在长大,居然多出一个小舅舅,对着她指指点点。

    先不说那只是她复述死者女儿的话了,就算真的讲粗口,那又怎么了?

    心里想的是,她是大人。

    但开口时,晴仔老老实实在小舅舅面前认怂。

    这回他当然没错。

    当晚辈的,得乖乖挨训,不能狡辩。

    小朋友在莫sir家吃过晚饭,舔了舔嘴角,回味着阿嫂做的肉片汤。

    “盛放,你应该叫姨姨。”

    “祝晴,你应该叫舅舅。”

    ada祝差点被气笑,又是无法反驳。

    这小孩上幼稚园之后,一定能进他们学校的辩论队。

    如今,祝晴和小朋友有了新的家。

    他们打开门进房,开了灯,整间屋亮堂堂的,那袋薯片打开吃了一半,忘记用密封夹封上,小碎末掉在茶几上,那是生活温馨的雏形。

    盛放小朋友第一时间打开电视。

    祝晴拿着面试题,在他身边坐下,翻开看了看。

    说好的要温书,资料却出了错。

    她念着题目:“接过东西,双手说谢谢。”

    “看懂颜色,和对应的形状。”

    “听到‘小嘴巴不讲话’的指令,要立刻保持安静。”

    祝晴将面试题放到茶几上。

    吕绮云的同事打印错了文档,这不是家长面试题。

    祝晴重新站起来,回卧室拿了笔记簿,又绕到厨房,拿一袋吐司。

    她盘腿坐在抱枕上,打开笔记簿,记下已知的案件线索,顺便啃一片吐司。

    盛放的注意力从电视回到外甥女这儿。

    “晴仔!又吃面包当一餐,这样怎么行!”

    祝晴的余光瞄过幼稚园儿童面试题。

    外甥女变成幼稚园老师,比了个“嘘”的手势——

    “小嘴巴,不讲话。”

    少爷仔对于幼稚园指令,接受能力良好,两只小手捂嘴。

    不讲话!

    顺便地,他摇摇头,不太赞同。

    这个晴仔,最近是越来越叛逆了。

    ……

    第二天清晨,重案b组警员刚到岗,直接进会议室报到。

    多方面的排查仍在继续,大家一一汇报自己的调查进度。

    “自从女儿方雅韵的事业如日中天,学生家长们更认为肯定是名师出高徒,认定方颂声的雅韵琴行。方颂声的财务状况良好,也没有染上不良嗜好,更不至于因为金钱和人发生矛盾。”

    “方颂声和李子瑶的关系,还在进一步调查中。不过几乎所有人都说,他们的感情很好。当着方颂声的面,大家肯定不会说什么难听的话,但私底下怎么议论,谁知道呢?”

    “至于那个ay老师,也就是蔡慧敏,确实很缺钱。有人说,在方颂声死前的两天,她还在和他谈加薪水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害者拒绝了她的加薪请求,所以——”

    曾咏珊则是收集了方雅韵接受媒体采访的杂志报道。

    “这里提到方雅韵的童年经历。她母亲早逝,父亲照顾她长大,父女俩无话不谈。”

    “还有……”

    “原来她的名气这么大?”徐家乐接过一本杂志,“早知道昨天问她要一张签名。”

    曾咏珊笑道:“我早就说了,只有我们真正的艺术家才听过她的大名啦。”

    徐家乐“啧啧”两声:“还艺术家呢,你主攻哪一门艺术?”

    莫振邦拿着资料敲了敲他俩的桌角:“说正事。”

    祝晴则拿出有关于李子瑶的背景资料。

    调查显示,她出身贫寒,早年辍学,靠打工谋生。

    祝晴将李子瑶的照片贴在白板上,在下面用数字简单标注:“十七岁那年,做过啤酒女郎。”

    几个警员听得皱起眉。

    “钢琴世家和啤酒妹……也难怪死者女儿无法接受她了。”

    “更何况,李子瑶的年纪比死者女儿还要小吧?难道会有人认为她嫁给死者是因为真爱吗?”

    在调查过程中,祝晴对一件事印象深刻。

    听着别人的描述,她就像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

    不到二十岁的年纪,李子瑶穿着制服挨桌推销啤酒,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客人。客人直接将啤酒瓶在桌角砸碎,这事差点要闹上差馆,最后是李子瑶无助地低声下气,红着眼圈连喝三瓶啤酒,最后才安抚好客人。

    “看她现在的样子……”梁奇凯摊了摊手,“想象不到。”

    “也不知道是怎么捱过来,才过上现在这样的生活。”黎叔说,“在结婚前一周,六十多岁的未婚夫死了。该说她幸运,还是不幸?”

    众人沉默了许久。

    莫sir继续分配任务。

    “案子还得继续深挖,所有线索必须查到底。”

    “核实蔡慧敏的作案动机,查她的流水和债务情况。”

    “加薪被拒那几次,蔡慧敏单独进入死者办公室,两个人有没有发生过争执?”

    “查过李子瑶的行动轨迹没有?如果她是为钱接近死者,那么死者在结婚之前突然离世,她是不是没有得到半点好处?”

    “另外,继续约谈方家人和琴行职工,收集他们私底下对李子瑶的评价。”

    祝晴低着头,仍在翻看李子瑶的资料。

    从前,祝晴还小,只知道领养欣欣姐姐的家庭,家境优渥,便打心底为她开心。

    但是现在,随着调查的深入,她注意到一个细节。欣欣姐姐直到十四岁才被收养,但这个年纪的孩子早已记事,通常不是领养家庭的首选。

    再联系后来的遭遇,她在养父母家里,过得不好吗?

    有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关爱?

    ……

    整个重案b组,每一位警员都像是被拧紧发条,高效运转着。

    莫沙展打趣,才刚休息两天,就能满血复活,a组拿什么来和他们拼?估计破案率又得提升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