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742节(1/2)

    

    &esp;&esp;“放下!”

    &esp;&esp;天策卫见高力士敢“反抗”,就欲抬弓的时候,被李瑄喝止。

    &esp;&esp;他知道这是手无缚鸡之力,连弓都无法拉开的高力士。

    &esp;&esp;在成长的道路上,高力士对李瑄的帮助很多。

    &esp;&esp;虽然高力士也有一些收受贿赂的毛病,但举荐的多是能臣,比盛唐那些横行霸道的宦官强太多。

    &esp;&esp;更何况李瑄父亲李适之的宰相位置,就是高力士举荐。

    &esp;&esp;“力士……”

    &esp;&esp;高力士一直到达龙辇旁停下,李隆基轻喊一声,路遥知马力,这才是他最信任的人,始终不离不弃。

    &esp;&esp;他难过于没有让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高力士,安享晚年。

    &esp;&esp;“李七郎,你扪心自问,圣人待你如何?即便你罢相,圣人依旧为您保留再拜相的希望?”

    &esp;&esp;高力士也认出李瑄,下马对着李瑄斥责道。

    &esp;&esp;李瑄对高力士的斥责置若罔闻,他趁此时机举起手。

    &esp;&esp;他身后一半亲卫翻身下马。

    &esp;&esp;李瑄也从马上跃下。

    &esp;&esp;径直走向李隆基的龙辇。

    &esp;&esp;见月下的身影晃动,李隆基强提勇气,从龙辇上起身,在高力士的搀扶下,来到龙辇的最前沿,直起身子。

    &esp;&esp;微风吹来,明明很轻柔,他却感觉到一股彻骨之寒,身体不受控制地颤动。

    &esp;&esp;盔甲之下,那张越来越清晰的脸上,似乎有一股执念。

    &esp;&esp;还有明亮的眸,可以与月亮争辉。

    &esp;&esp;以往他看李瑄,有俯视的眼神,李瑄有仰视的神色,他觉得自己的气势高李瑄一头。

    &esp;&esp;就像是凤凰与麻雀一般。

    &esp;&esp;现在说不上谁是凤凰,谁是麻雀!

    &esp;&esp;“臣天水王、尚书右仆射、骠骑大将军、安西北庭节度、经略大使李瑄,拜见圣人,救驾来迟,还望圣人恕罪!”

    &esp;&esp;李瑄走近前后,向李隆基一拜。

    &esp;&esp;李隆基已经免去他的官职、爵位,但他还是以原有的职散勋爵自称。

    &esp;&esp;“拜见圣人!”

    &esp;&esp;未下马、已下马的天策卫,都随着李瑄的话落向李隆基一拜。

    &esp;&esp;“李瑄,朕可曾亏待过你?”

    &esp;&esp;李隆基知道李瑄惺惺作态,他在凌乱之中,恢复一丝尊严,指着李瑄质问道。

    &esp;&esp;这是他做梦都想询问李瑄的话,现在终于能畅快地向李瑄说出。

    &esp;&esp;“承蒙圣人青睐,臣入军以后直接为副将,半年为主将,不足一年为兵马使,两年为副帅,不足两年为正帅,三年兼两帅印,四年携四帅印,五年拜相。这种恩典臣铭记于心!”

    &esp;&esp;李瑄向李隆基一拱手,没有否定这种事实。

    &esp;&esp;更没有强词夺理说他的地位是用功绩换来的。

    &esp;&esp;从一开始,李瑄就是“天策上将”的计划,他曲意迎逢,使一些人称他为“媚上”。

    &esp;&esp;但赫赫武功,文采斐然,堵住悠悠之口,被认为这是李瑄的生存之道。

    &esp;&esp;“朕没有给你荣华富贵吗?”

    &esp;&esp;李隆基又问道。

    &esp;&esp;“封天水王,赏资亿万,荣华富贵,已至极限。”

    &esp;&esp;李瑄面色平淡地回答道。

    &esp;&esp;“你的后代如何?”李隆基再问。

    &esp;&esp;“臣之儿子出生后就有四品官在身,女儿为郡主,尊贵倍至。”李瑄回答。

    &esp;&esp;“李七郎,那你为什么还辜负朕?举兵叛唐?”

    &esp;&esp;李隆基质问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想问道话。

    &esp;&esp;功名富贵,全部给予,这种背叛遗臭万年。

    &esp;&esp;他否定李瑄是救驾而来。

    &esp;&esp;如果河西、陇右之兵可以调动,他也不至于落到这副田地。

    &esp;&esp;天子降尘,这是耻辱!

    &esp;&esp;“臣不曾叛唐,只是想挽救大唐。臣辜负圣人,但不想辜负苍生。”

    &esp;&esp;李瑄义正言辞地回答道。

    &esp;&esp;他被骂只是一时的,只要他践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身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在这一世就是辉煌的。

    &esp;&esp;他知道后世的价值观,只要他变革完成,哪怕是极小一部分,他都是永垂不朽的。

    &esp;&esp;人们鄙夷背叛者,是以为这是盛世。

    &esp;&esp;但也不想想李氏的江山也是背叛中得来的。

    &esp;&esp;他不可能因为世人以为的错,而不去做。

    &esp;&esp;安禄山的引子已经爆发。

    &esp;&esp;他不能看天下大残再出手。不能再隔岸观火,收渔翁之利。

    &esp;&esp;他要以最小的代价,结束叛乱。

    &esp;&esp;“你……你说是说朕辜负天下?”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