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746节(1/1)

    

    &esp;&esp;“还是叫你杨国忠吧!”

    &esp;&esp;李瑄不买杨国忠的账。

    &esp;&esp;“天水王,剑南道有诸多我的部下和亲信,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向您投降,全力支持您把持朝政!”

    &esp;&esp;杨国忠知李瑄不喜欢啰嗦,直接道明他的用处。

    &esp;&esp;只要有价值,他相信李瑄不会杀他。

    &esp;&esp;今就算李瑄掌握权柄,也会使诸郡县不服气,阳奉阴违,更何况还有安禄山这个大敌。

    &esp;&esp;一道臣服,还是剑南道,能东出威胁诸多郡县。

    &esp;&esp;“剑南道迟早会归服大唐,不过本王还想向你借一样东西。”

    &esp;&esp;李瑄面色严肃地说道。

    &esp;&esp;“天水王要借什么?”

    &esp;&esp;杨国忠不明所以。

    &esp;&esp;“借你项上人头一用。”

    &esp;&esp;李瑄双眸一瞪。

    &esp;&esp;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esp;&esp;李瑄现在不杀杨国忠和虢国夫人等人,不代表会放过他们。

    &esp;&esp;他以“清君侧”兴师。

    &esp;&esp;而杨国忠和“五杨”是天下皆恨的存在。

    &esp;&esp;李瑄会榨干杨国忠和五杨的剩余价值,将他们带到长安处死。

    &esp;&esp;这样能将李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影响降至最低。

    &esp;&esp;朝野百姓正是怨气最大的时候,以杨国忠等人的首级平定怨气,也可以推动李瑄的威望。

    &esp;&esp;“郡王,我可以帮您得到剑南,为什么不给我一条活路呢?我不想再当官吏,会像范蠡一样,归隐消失。”

    &esp;&esp;杨国忠急了,他站起身向李瑄喊道。

    &esp;&esp;“我为天下清君侧,若放走你,还有什么威信可言?你倒行逆施,祸害国家,早已是死路一条。”

    &esp;&esp;李瑄向杨国忠厉声说道。

    &esp;&esp;“李瑄,和你一比,我算什么?你这个窃国大盗!”

    &esp;&esp;得知自己死路一条后,杨国忠情绪激动,他直呼李瑄姓名,向李瑄骂道。

    &esp;&esp;“宰相言重了,我和你不一样!”

    &esp;&esp;撂下这句话后,李瑄转身离开。

    &esp;&esp;他已经开始制定规则,他无惧任何辱骂,讽刺。

    &esp;&esp;无论是奸臣的,还是忠臣的。

    &esp;&esp;“李瑄,你这样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esp;&esp;杨国忠继续大骂,但李瑄没有再回答,更没有人去答复他。

    &esp;&esp;吃不吃由他,到达长安,不过两三天的路程,一定饿不死。

    &esp;&esp;杨国忠被五花大绑,押送到马车上,随着队伍一起出发。

    &esp;&esp;他身后的马车是虢国夫人、韩国夫人、杨铦、杨锜等人。

    &esp;&esp;两侧皆有轻骑看护,逃无可逃。

    &esp;&esp;李隆基的龙辇,在罗兴的护卫下,走在最前方。

    &esp;&esp;此时,李隆基怀中抱着传国玉玺。

    &esp;&esp;一到长安,他就要给李瑄答案。

    &esp;&esp;难道让他封李瑄为秦王、天策上将、尚书令、天下兵马大元帅吗?

    &esp;&esp;这和执掌国玺没有区别!

    &esp;&esp;但高力士说得不错,现圣人身不由己,李七郎有多种方法,取得至高尊位。

    &esp;&esp;高力士不想李隆基受到伤害,希望李隆基能委曲求全,亲自宣布对李瑄的任命,将平定安禄山的事情交给李瑄。

    &esp;&esp;李隆基不甘心啊!

    &esp;&esp;今天一早,他被强行带到龙辇上。

    &esp;&esp;他掀开车帘,看到的是密集的甲骑,他的玉环娘子在哪呢?

    &esp;&esp;李隆基最惦记的杨玉环在队伍的最后方。

    &esp;&esp;李瑄为她配备两名宫女。

    &esp;&esp;但杨玉环的头上已经没有任何发式,只着素衣,清冷憔悴。

    &esp;&esp;车辙马铃之音,被她忽视。

    &esp;&esp;往往一个愣神,就是好久。

    &esp;&esp;醒悟片刻,又默默愣神。

    &esp;&esp;王公大臣和皇子皇孙中,多是悲观的情绪。

    &esp;&esp;他们不知道长安现在如何,正如不知自己将来的迷茫前途。

    &esp;&esp;在前往咸阳的路上,陆陆续续有长安的官吏靠近队伍,但都被暂时扣押。

    &esp;&esp;他们得知圣人已被李瑄挟持,不禁悲呼。

    &esp;&esp;更有甚者,叫喊李瑄大逆不道。

    &esp;&esp;这是小宗代大宗的前兆。

    &esp;&esp;李瑄有容人之量,他从未暗杀过一个大臣,也从未陷害一个没有罪责的大臣。

    &esp;&esp;现事业未成,更不会因为一句大臣的辱骂,就将其杀死,给自己找麻烦。

    &esp;&esp;最多就是弃之不用。

    &esp;&esp;第二日,行至咸阳县的时候,天策卫向李瑄禀告:“启禀李帅,一名自称是京兆尹崔光远次子的人阻拦队伍,声称要见您。”

    &esp;&esp;“带上来!”

    &esp;&esp;李瑄勒马停下,向天策卫吩咐道。

    &esp;&esp;不一会儿,崔光远的次子崔凯就被天策卫带到李瑄的面前:“在下崔凯,久闻天水王仁厚高德,奉家父之命,拜见天水王。这是家父的书信,请您过目。”

    &esp;&esp;拜完以后,崔凯将一封信件呈给李瑄。

    &esp;&esp;“免礼吧!”

    &esp;&esp;李瑄让崔凯不必多礼,接过天策卫递过来的信件。

    &esp;&esp;他拆开信封,取出书文,仔细观看。

    &esp;&esp;内容不多,崔光远先是表达自己对李瑄的崇敬,又说自己全力支持新法、清君侧,最后才道明长安混乱,金吾卫和京兆尹的士兵不足以安稳局势,请李瑄回去主持大局,他愿意打开长安城门,向清君侧大军献城。

    &esp;&esp;“令尊大义,献出长安,拯救黎庶,功不可没!”

    &esp;&esp;李瑄看完信件后,赞扬崔光远的献城之举。

    &esp;&esp;长安若诸门皆闭,想要攻破需费一番功夫。

    &esp;&esp;得到完整的长安城,对李瑄有众多好处。

    &esp;&esp;“长安百姓对天水王翘首以盼,家父只是顺势而为,不算什么功劳。”

    &esp;&esp;崔凯很会说话。

    &esp;&esp;他再见李瑄的时候,李隆基已被擒住。

    &esp;&esp;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势已经形成。

    &esp;&esp;崔凯知道李瑄将来贵不可言,庆幸父亲的选择是对的。

    &esp;&esp;安禄山绝对不是李瑄的对手。

    &esp;&esp;“眼下大唐最强大的敌人是安禄山。我建议令尊能向安禄山献城。”

    &esp;&esp;李瑄向崔凯说道。

    &esp;&esp;“在下愚昧,不明白天水王何意?”

    &esp;&esp;崔凯愣了一下,不明白李瑄为什么如此说。

    &esp;&esp;“引叛军出潼关,本王会出骑与叛军对决。”

    &esp;&esp;李瑄直接点明。

    &esp;&esp;他不想放过一次打击安禄山的机会。

    &esp;&esp;安禄山叛军若缩在潼关,李瑄很难攻破。

    &esp;&esp;李瑄要将安禄山军吸引出来,然后进行突袭。

    &esp;&esp;他猜测安禄山经过潼关大战后,手中的兵马有限。

    &esp;&esp;毕竟安禄山手中还有一部分主力,在南阳郡一带进行大会战。

    &esp;&esp;李瑄的主力骑兵,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

    &esp;&esp;在这段时间,从潼关而出的探马,一定会将长安周边摸清楚,于李瑄不利。

    &esp;&esp;车神塞率领一千轻骑去追击李亨以后。

    &esp;&esp;李瑄能动用的只有天策卫中的一千铁骑和三千轻骑,以及飞龙禁军和龙武军的两千余兵马。

    &esp;&esp;李瑄要通过一次精心布置的战斗,将潼关的叛军打疼,拖延安禄山进军的时间。

    &esp;&esp;“回天水王,我会立刻回长安通知家父,尽快将信使派到潼关!”

    &esp;&esp;崔凯会意李瑄的意思后,向李瑄拱手道。

    &esp;&esp;如果能帮助李瑄剿灭一部分叛军,为大功一件。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