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881节(1/2)

    

    &esp;&esp;“地方官吏被豪强大族收买,豪强大族逃亡反扑,也是当下要注意的问题。现在河南河北、江南山南等地正如火如荼地除贱为良,告诉各地黜置使、都督府,兵员多出,随时准备打击叛逆。”

    &esp;&esp;“第一次除贱为良,一定要以雷霆之势,秋风扫落叶。哪怕不能尽除,也要将这种风气彻底压制住,释还耕地,百姓昌平。”

    &esp;&esp;李瑄又向在坐的宰相提醒道。

    &esp;&esp;京兆最近,这里出现过的问题和经验,可以及时向严庄、张镐等人反馈。

    &esp;&esp;除贱为良,并非“杀富”。

    &esp;&esp;因为大唐朝廷早有策令,不得兼并土地。

    &esp;&esp;一个家族,良田动辄千顷、万顷。

    &esp;&esp;只是这个理由,李瑄就足矣将他们处死。

    &esp;&esp;但李瑄顾全大局,网开一面。对没有奸淫掳掠等罪行的大族赦免。只是给他们平均留一百亩土地,但大族的财产没有没收。

    &esp;&esp;没收的是那些豪强的全族资产。

    &esp;&esp;“臣会尽快通知各地。”

    &esp;&esp;李岘领命道。

    &esp;&esp;“卢尚书,整饬吏治,要持续不断。考核严谨,那些收受贿赂的县令郡守,在此时期当用重典。那些因死于豪强之手的县卒,也重赏其家属永业田。”

    &esp;&esp;李瑄将善后的事情交由卢奂。

    &esp;&esp;至尊锦衣卫那里,单独进行抚恤事宜。

    &esp;&esp;将除贱为良当做一场战争,将每一名战死者,视为为国捐躯。

    &esp;&esp;大唐月报会寻找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以慰军心,以宽民心。

    &esp;&esp;“臣遵旨!”

    &esp;&esp;卢奂领命。

    &esp;&esp;“裴仆射,关中各地送来的资产,入粮仓、左藏库。黄金、白银则重新熔炼,按照十斤一块的金条,一斤一个的银锭标准,储存至金库、银库。”

    &esp;&esp;李瑄将这件事情交代给尚书左仆射裴遵庆。

    &esp;&esp;自李瑄为天策上将、秦王起,就开始储存金条、银锭。

    &esp;&esp;不论是吐蕃、回纥,以及各番邦的进献,还是李瑄从西域运来的黄金,亦或者原本储存的黄金白银,都重新熔炼。

    &esp;&esp;按照十斤、五斤、一斤、五两、一两的标准熔炼,打上官印,日期。

    &esp;&esp;另外,诸金矿所得黄金,也直接熔炼成金条储存。

    &esp;&esp;那些金银首饰、器皿,如果没有艺术价值也熔炼掉。

    &esp;&esp;在大唐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金银一直是贵族的玩物,很少作为货币去流通。

    &esp;&esp;大唐更多的是绢钱交易商品,老百姓也只使用绢钱。

    &esp;&esp;足够多的金银储备,才能支撑将来的货币体系。

    &esp;&esp;大唐的金银是不多,但大唐可以用丝绸去换胡人、外国的金银。

    &esp;&esp;而且大唐控制呼罗珊地区,那里有探明的金矿、银矿,大唐也能分一杯羹。

    &esp;&esp;在剿灭豪强的过程中,获得大量金银珠宝是一定的。

    &esp;&esp;“臣遵旨!”

    &esp;&esp;裴遵庆领命。

    &esp;&esp;“现在长安升米多少钱?”

    &esp;&esp;李瑄问李岘米价。

    &esp;&esp;安史之乱后,长安米价居高不下,李瑄隔几天就会询问一次。

    &esp;&esp;“回至尊,米价已落至升米二十文,虽不如开元鼎盛,但已回到天宝初年,民间都在称赞至尊的英明。”

    &esp;&esp;李岘向李瑄禀告道。

    &esp;&esp;除贱为良引起动乱是一定的,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esp;&esp;士族、大族,在这次动乱中必然又是一次重创,带来的冲击不亚于武则天时代。

    &esp;&esp;李岘虽是士族,然问心无愧。

    &esp;&esp;追随至尊的脚步,即便粉身碎骨,亦无怨无悔。

    &esp;&esp;这个时候,李岘也不得不佩服至尊的用人之道。

    &esp;&esp;中书省、门下省的长吏、次吏。

    &esp;&esp;六部之中,尚书、侍郎、郎中。

    &esp;&esp;九卿、五监的长吏、次吏。

    &esp;&esp;御史台!

    &esp;&esp;几乎清一色是李瑄的嫡系,或者向他缴纳投名状者。

    &esp;&esp;或许他们也有家族、姻亲田连阡陌。

    &esp;&esp;但在士农工商的时代,损失土地不算什么,最重要是身居高位。

    &esp;&esp;他们还有升迁空间。

    &esp;&esp;毕竟在宰相之中,有两位年事已高,随时可能作古。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