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887节(1/1)

    

    &esp;&esp;他在地方基层十几年,最清楚百姓是什么样子。

    &esp;&esp;如果无法改变,迟早会生出祸患。

    &esp;&esp;那时的王昌龄,是最意气风发的时候。

    &esp;&esp;在李瑄的变革一度占据上风的时候,提拔王昌龄为上洛郡太守,并监督龙沙河金矿。

    &esp;&esp;李瑄罢相,王昌龄也跟着遭殃,转身就把他贬为龙标尉。

    &esp;&esp;还是李瑄再攫取权力的时候,王昌龄再次起身。

    &esp;&esp;“下官等拜见王侍郎、敬少卿……”

    &esp;&esp;钟离太守闾丘晓在王昌龄下车时候,向王昌龄拜道。

    &esp;&esp;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esp;&esp;但王昌龄一行相当于李瑄派遣的钦差,有禁军护卫。闾丘晓必须来拜见王昌龄。

    &esp;&esp;“免礼吧!”

    &esp;&esp;王昌龄让闾丘晓等人不必再礼,劈头就问:“大半年来,钟离郡的除贱为良为什么没有进展?闾太守不会以为钟离郡距离长安很远吧?”

    &esp;&esp;历史上,王昌龄在路过钟离的时候,闾丘晓因嫉妒王昌龄的才华,将他杀死。

    &esp;&esp;那时是安史之乱,人命如草芥,郡守的权力极度膨胀。

    &esp;&esp;一代大诗人竟以这么窝囊的方式落幕。

    &esp;&esp;闾丘晓本应是默默无闻的太守,却因杀死王昌龄而出名。

    &esp;&esp;最后还是张镐为王昌龄报仇雪恨。

    &esp;&esp;现在王昌龄与闾丘晓遇到,颇有一些宿命的味道。

    &esp;&esp;“回王侍郎,钟离的除贱为良已经完成,只是还来不及向朝廷禀告,这是下官的文书,请侍郎过目。”

    &esp;&esp;闾丘晓心中虽惊惶,但仍强装镇定,将一本文书交给王昌龄。

    &esp;&esp;他的眼神闪烁不定,心中跟嫉妒王昌龄。

    &esp;&esp;他认定王昌龄只是凭借写诗的本领,才得到李瑄的赏识。

    &esp;&esp;这根本是才不配位。

    &esp;&esp;众所周知,李瑄非常喜欢任命诗人为官。

    &esp;&esp;朝廷中,王维、王昌龄、岑参、高适、杜甫等大诗人,全部都身居高位。

    &esp;&esp;王昌龄接过文书。

    &esp;&esp;文书上写着钟离郡释放农奴三百余人,官府新统计耕地十五万亩。

    &esp;&esp;“钟离郡有两万多户人口,共十四万余百姓。按照山南得到的数据,怎么着也不会只有这一点。”

    &esp;&esp;王昌龄将文书递给敬括,言语非常不满意。

    &esp;&esp;立志成大事后,他对这种弄虚作假十分厌恶。

    &esp;&esp;闾丘晓的眼神飘忽不定,一看就知道他心中有鬼。

    &esp;&esp;“回王侍郎,钟离郡地狭人少,民风淳朴。历任太守,一直有抑制土地兼并的风气,才使这里的土地兼并不如其他郡严重。”

    &esp;&esp;闾丘晓硬着头皮回答道。

    &esp;&esp;他希望王昌龄和敬括赶紧走人,别再来折腾他了。

    &esp;&esp;抱着侥幸心理,夹在淮南道与河南道之间的钟离,会被朝廷忽略。

    &esp;&esp;“敢问闾太守在除贱为良中拿下几名豪强?”

    &esp;&esp;王昌龄又质问闾丘晓。

    &esp;&esp;他相信有的地方民风淳朴,但绝不是钟离郡。

    &esp;&esp;豪强是随着时间滋生的,一地豪强若没有铲除,会一直存在。

    &esp;&esp;他没听说过淮南在这些年里有大规模铲除豪强的迹象。

    &esp;&esp;“回王侍郎,共有十三名豪强因犯法被抓起来。其余豪强大族都是一些小罪,暂已放还。”

    &esp;&esp;闾丘晓向王昌龄回答道。

    &esp;&esp;他知道没有替罪羊是不行的,他给朝廷的交代,并非敷衍。

    &esp;&esp;豪强大族们已经下血本了。

    &esp;&esp;在他们看来,是朝廷一直不依不饶,给他们逼向绝路,

    &esp;&esp;“希望闾太守所言属实。”

    &esp;&esp;王昌龄眉头一皱,但拿人要拿证据,他暂不能直接与闾丘晓撕破脸。

    &esp;&esp;在除贱为良运动展开后,围绕着放农奴,还土地方面,已经相当成熟。

    &esp;&esp;只要有时间,他们能不费吹灰之力找到证据。

    &esp;&esp;但凡闾丘晓蒙骗他一件事,闾丘晓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esp;&esp;“是……是,王侍郎与敬少卿舟车劳顿,当尽快入城中休息,下官已备好酒宴。”

    &esp;&esp;闾丘晓打算先将王昌龄请到城中再说。

    &esp;&esp;“不了,将这段时间的账簿找出来,本官要好好比对一番。”

    &esp;&esp;王昌龄拒绝闾丘晓的宴请款待,他一定要把这件事情搞清楚。

    &esp;&esp;如果闾丘晓阳奉阴违,他就拿闾丘晓杀鸡儆猴。

    &esp;&esp;这句话把闾丘晓吓得脸色煞白。

    &esp;&esp;钟离郡哪能经得起深查呢?

    &esp;&esp;他本以为唬弄一下就过去了。

    &esp;&esp;王昌龄一定是想搞他。

    &esp;&esp;可他能阻止吗?又以什么理由阻止?

    &esp;&esp;见闾丘晓欲言又止,王昌龄又问道:“闾太守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esp;&esp;“没……没……”

    &esp;&esp;闾丘晓讪讪一笑。

    &esp;&esp;王昌龄不再理会闾丘晓,他与敬括兵分两路。

    &esp;&esp;敬括带人去向周围的百姓了解情况,随便联系一下钟离郡的锦衣卫。

    &esp;&esp;王昌龄则亲自到城中,检阅账簿。

    &esp;&esp;日落黄昏,从账簿上,王昌龄刚看出一点眉目,闾丘晓让天策卫汇报,求见王昌龄。

    &esp;&esp;“这次闾太守总有话要说吧!”

    &esp;&esp;王昌龄笑问闾丘晓。

    &esp;&esp;账簿上没有任何依据,像是提前口头商量好后,直接记录。

    &esp;&esp;“在下久闻王侍郎的诗名,敬仰不已,今日一见,三生有幸。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esp;&esp;闾丘晓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玉环。

    &esp;&esp;比成人男子的拳头还大一圈,由羊脂白玉制作,光滑晶莹。

    &esp;&esp;“闾太守何故?”

    &esp;&esp;王昌龄佯装不解。

    &esp;&esp;“此为天下名玉雕琢,世间唯有一件。思来想去,只能赠给王侍郎这样的君子。”

    &esp;&esp;闾丘晓一脸仰慕地说道,他双手捧着玉壶,请示王昌龄收下。

    &esp;&esp;“看来足下不懂何为冰心玉壶。”

    &esp;&esp;王昌龄对独一无二的宝物不多看一眼,他下令天策卫:“来人,闾丘晓除贱为良不力,将其拿下。”

    &esp;&esp;“是!”

    &esp;&esp;天策卫立刻上前,将闾丘晓按住。

    &esp;&esp;除了账簿以外,还可以到乡里对豪强进行彻查。

    &esp;&esp;闾丘晓瞒不住,除非他造反。

    &esp;&esp;现他没机会了。

    &esp;&esp;“侍郎,我只是一时糊涂,我家中还有老母,身死无人奉养,请您饶恕。”

    &esp;&esp;自知无法狡辩,闾丘晓跪地求饶道。

    &esp;&esp;看不出来,他还是一个孝子。

    &esp;&esp;“钟离郡百姓,谁能怜悯?”

    &esp;&esp;“带下去!”

    &esp;&esp;王昌龄不想听这样的话。

    &esp;&esp;因为闾丘晓的缘故,钟离被拖许久。

    &esp;&esp;不几日,扬州军开始强行清算钟离郡的豪强大族。

    &esp;&esp;之前他们明显与闾丘晓沆瀣一气,试图蒙蔽上听。

    &esp;&esp;王昌龄要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

    &esp;&esp;钟离郡的动作,也给淮南其他郡警示。

    &esp;&esp;在这里镇压豪强大族只是一念之间。

    &esp;&esp;朝廷会彻查,任何阳奉阴违者,都会如闾丘晓一个结局。

    &esp;&esp;……

    &esp;&esp;在临海、余杭一带,是江南地区少有的平原地带之一。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