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960节(1/1)

    

    &esp;&esp;“哈哈……儿郎们竟还能得此军功。”

    &esp;&esp;张兴大笑一声。

    &esp;&esp;他也没想到移地健会在此,心中喜悦。

    &esp;&esp;张兴为天策府仅次于封常清的官吏。

    &esp;&esp;在武官体系中,唯有兵部尚书,枢密使高于他。

    &esp;&esp;几乎没有再升的空间。

    &esp;&esp;而军衔上,元帅不仅仅是张兴,也是所有大将军渴望的。

    &esp;&esp;军衔是永久的,哪怕养老,也依然会存在。

    &esp;&esp;哪怕死亡,亦青史留名。

    &esp;&esp;只凭借这一点,就足以给无数将领动力。

    &esp;&esp;张兴也希望同行的士卒,能一起分这份功绩。

    &esp;&esp;“带走……”

    &esp;&esp;张兴一声令下,麾下士卒带着移地健、莫贺达干,回去拜见至尊。

    &esp;&esp;随着黑夜来临,回纥四散逃跑的兵马,被其他方位的士卒,擒杀得七七八八。

    &esp;&esp;前前后后,能逃出生天的回纥骑兵不足千人。

    &esp;&esp;移地健和莫贺达干都被生擒。

    &esp;&esp;其他翻不起风浪。

    &esp;&esp;翌日天明,唐军开始打扫战场。掩埋白亭海周围的尸体。

    &esp;&esp;回纥士卒在白亭海北部的荒原上掩埋。

    &esp;&esp;唐军战士的尸身则葬在苏武山下,依山傍水的草原。

    &esp;&esp;并以马革裹尸,与第一次白亭海大战死亡的战士一起,在此安息。

    &esp;&esp;此战,唐军一共俘虏牛羊十余万头,战马、驽马四万余匹。

    &esp;&esp;斩杀回纥骑兵两万五千余,俘虏回纥士卒两万四千余,以及随行的奴隶三千多人。

    &esp;&esp;伤的士卒,大唐的军医也给予救治。

    &esp;&esp;李瑄要恩威并施,这些是将来建设草原的主力。

    &esp;&esp;唐军在此次大战之中,战死一千八百三十骑,伤两千二百余骑。

    &esp;&esp;这些则由兵部记录。

    &esp;&esp;将来的抚恤,退役,都由兵部尚书安排。

    &esp;&esp;他们的遗物遗产,则全部封存,送至他们的家人手中。

    &esp;&esp;召兵、抚恤、退役,都是兵部的事情,和天策府无关。

    &esp;&esp;特别是抚恤,要由兵部尚书李泌和兵部侍郎刘之儒在每一份抚恤信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代表对为国战死的烈士的尊重。

    &esp;&esp;而校级及以上将校战死,由皇帝亲自书信安抚,并以重恤,连同勋章,一起归乡。

    &esp;&esp;“移地健,为什么不尊朕的命令?”

    &esp;&esp;李瑄这才见到移地健,向他质问道。

    &esp;&esp;此时的移地健面容憔悴,完全没有大可汗的样子。

    &esp;&esp;对比李瑄的精神奕奕,他明明年纪比李瑄小,却仿佛老了十岁。

    &esp;&esp;“天可汗尊上一任天可汗的命令了吗?”

    &esp;&esp;移地健对李瑄反唇相讥。

    &esp;&esp;事已至此,他不再什么狡辩。反正性命已在李瑄手中,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esp;&esp;“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

    &esp;&esp;李瑄没有因为移地健的话而动怒,出说这句至理名言。

    &esp;&esp;大草原只能成为华夏的后花园,否则这片土地,迟早会成华夏的祸端。

    &esp;&esp;农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革命待将开始。

    &esp;&esp;资源,必须握在大唐手里。

    &esp;&esp;“叶护太子呢?我死前要见他一面?”

    &esp;&esp;移地健汉语一般,听不懂李瑄话中的意思。

    &esp;&esp;磨延啜传位移地健,是正统的。

    &esp;&esp;他想去质问叶护太子,为何引狼入室?

    &esp;&esp;死的全是他们十姓回纥的族人。

    &esp;&esp;那些附属,大部分都作壁上观。

    &esp;&esp;“叶护太子在长安,他是回纥的靖文可汗,他才是草原的新主人。”

    &esp;&esp;李瑄不动声色地说道。

    &esp;&esp;大可汗,也可以长安养老。

    &esp;&esp;如此,权力皆归于即将设立的大都护府。

    &esp;&esp;“是谁向你透露我回纥的计策?”

    &esp;&esp;见不了叶护太子,这是他最想得知的问题。

    &esp;&esp;不用问,顿桑特勤一定折戟在前方河西走廊的路上。

    &esp;&esp;“我们汉人读《孙吴兵法》,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并非知道你们的意图,而是防范于未然,进行全面布置。”

    &esp;&esp;李瑄回答道。

    &esp;&esp;是唐军的国力和兵马,对回纥汗国进行碾压。

    &esp;&esp;这本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

    &esp;&esp;“原来如此!”

    &esp;&esp;移地健不再挣扎,也没有什么话要说,等待李瑄对他的处罚。

    &esp;&esp;李瑄只是将移地健带下去,将其押送回长安。

    &esp;&esp;仅隔五日后,李瑄率领敦煌骑兵、天策卫,北上郁督军山。

    &esp;&esp;神策卫和武威骑兵,暂且留至白亭海。

    &esp;&esp;因为李瑄已经收到葛逻禄人、薛延陀人向大唐臣服的消息。

    &esp;&esp;李晟正率领一万北庭骑兵,与葛逻禄人、薛延陀人,向单于城进军。

    &esp;&esp;李晟轻骑行进,自然是比李瑄先到达郁督军山。

    &esp;&esp;在郁督军山西面,几乎无抵抗李晟驰进的力量。

    &esp;&esp;要么就是部落太小,要么就是部落中没有骑射。

    &esp;&esp;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向单于城驰进。

    &esp;&esp;消息传至单于城,使单于城乱作一团。

    &esp;&esp;留守的回纥近卫军统领立刻下令戒严,任何人不得进出单于城。

    &esp;&esp;唐军携带叛变的葛逻禄人和薛延陀人大举来攻。

    &esp;&esp;除非移地健回援,否则回纥没有丝毫力量抵挡。

    &esp;&esp;他们不知道的是,移地健已经败北,并被生擒。

    &esp;&esp;李晟率领兵马带来以后,令随行工匠打造攻城器械。

    &esp;&esp;三日以后,攻城器械打造完毕。

    &esp;&esp;李晟准备下令攻城的时候,探马逮捕到几名从白亭海溃败的回纥溃兵。

    &esp;&esp;他得知移地健战败的消息后,放弃攻城。

    &esp;&esp;将这些俘虏放回单于城。

    &esp;&esp;并声称移地健和莫贺达干已经被斩杀。

    &esp;&esp;警告城中的士卒不要负隅顽抗,否则城破之日,尽皆斩杀。

    &esp;&esp;单于城是由大唐工匠和粟特工匠建造,在郁督军山脚下矗立。

    &esp;&esp;城墙是褐色的砖石,呈方形的护城河环城而建。

    &esp;&esp;回纥大可汗的家族居住的宫城有两个城门和瞭望塔加强警戒。

    &esp;&esp;这种城池要是强攻,不免损失惨重。

    &esp;&esp;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

    &esp;&esp;回纥俘虏回到城中后,如实向他们讲述主力大军中了的埋伏,一溃千里。

    &esp;&esp;而且大唐还能驾驭“天雷地火”,说得有鼻子有眼。

    &esp;&esp;大可汗和宰相的处境如何,他们也不清楚,反正唐军说,莫贺达干和大可汗已经全部死了。

    &esp;&esp;这则消息,直接瓦解了单于城的战斗意志。

    &esp;&esp;这个时候若再抵抗,则没有丝毫意义。

    &esp;&esp;随着又一批从白亭海溃败而来的骑兵被放入单于城中。

    &esp;&esp;回纥近卫军统领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压垮,他下令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esp;&esp;向李晟投降。

    &esp;&esp;回纥可敦和移地健年幼的儿子,也被一些想要表忠心的回纥贵族抓住。

    &esp;&esp;原本叶护太子的妻儿,以及伽思公主等亲大唐的贵族皆被释放。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