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1/1)

    出去一趟, 捡了个先生,一起坐骡车回去的姜正、姜树恍恍惚惚。

    看见先生那箱子书, 姜正不要韶宗升要送他那筐野菜了,也不让姜树要那堆兔子皮了,腾出位置,给先生放书!

    菜和皮子哪有先生的书重要!

    姜树一脸憋屈,因为沈青越不能碰毛,他找树叶码了一层又一层, 好不容易把皮子都包上了,容易吗他!

    他忍了忍,皮笑肉不笑地客气问:“先生,您教书厉害吗?”

    车上的沈青越、小孩儿和赵老头都看他。

    姜树:“您头发都白了, 肯定教了很多年书很厉害吧?有没有教出来过那什么……童生?秀才?还有什么来着?”

    小孩儿一听这话,有点儿替爷爷生气:“我爷爷教出过……”

    赵老头制止他:“舒云!”

    姜树眨眨眼。

    哎呀, 这反应, 说童生、秀才还生气了。

    看不起童生、秀才呀?!

    那不是……

    教出过更厉害的吗?!

    姜树瞬间就变了表情, 殷勤道:“这大老远的, 坐一路多颠得慌啊, 来来来, 小弟弟, 你和爷爷坐我包袱, 够不够软乎?不够我去把兔皮捡回来几张你们坐着?或者叔叔抱着你?我家有个侄子, 可聪明了!就是村里从前没条件耽误了读书, 以后你们一块儿玩!晚上你们住哪儿啊?要不上我家住去吧?我娘、我嫂子做饭可好吃了!”

    ……

    村里来了个正经先生, 里正二话不说就把人先接家里了。

    又是让买肉又是让捞鱼的,还专门给蒸了白米,拿出来平时舍不得喝的好酒。

    往席上一坐, 赵舒云看着满桌子的热饭热菜,有鱼有肉还有米饭,眼泪啪嗒就掉下来了。

    “这是怎么了?”里正媳妇吓了一跳。

    赵郁川摆摆手,“不碍事,小孩子……一会儿就……就好了……”

    说话间,他也哽咽了。

    回想这一路的艰辛,再次看到热腾腾的白饭,别说孙儿,他也是恍如隔世。

    里正媳妇赶紧掏手绢给擦擦,赵舒云泪眼婆娑地说:“谢谢奶奶,我没事。”

    可越说没事,眼泪越是落个不停。

    来瞧热闹、打听消息的,瞧见他们爷孙俩坐在桌前沉默地掉眼泪,一个个都看得难受不舒服,家里有孩子的更是瞧得心头一片酸涩,什么都不想问了。

    有人回家给他们端了碟菜,还有给点心的。

    一顿饭赵舒云都是含着眼泪吃的,吃完饭含着块儿糖,看上去也呆呆的。

    这情况沈青越和姜竹也没叫他们上山,生怕万一小孩年纪小情绪大起大落晚上会发烧,住村里找大夫还方便点儿。

    回去路上,沈青越和姜竹商量:“我看还是让他们在山下住吧。”

    虽然山上住宿条件好,但山下小孩儿多,有同龄的玩伴儿。

    姜竹点头。

    “就当是咱们雇的先生,每个月给他们些钱,等以后地弄好了,再给他们两亩地。”

    “嗯。”

    “你是不是觉得他们俩可怜才想带他们回来?”那群开荒的难民里,有好几个穿得一看就是读书人。

    “嗯……”姜竹牵着酱酱沉默地走了一会儿,才道:“别的小孩都有父母,他太小了,他爷爷要是死了,他就自己一个人了。”

    “嗯。”沈青越笑了笑,抬手揉揉他脊背。

    真是个温柔的小朋友。

    “等以后有了钱,咱们就在山上盖个孤儿院,有钱就盖大点儿,没钱就盖小点儿,旁边再盖个小书院,遇到了没有亲人的小孩儿就捡回来,教他们识字。”

    姜竹愣了愣,笑道:“好。”

    沈青越:“那说定了,我当第一任院长,你当第一个被我招收的小朋友。”

    姜竹笑着点头。

    虽然明明是他捡了沈青越。

    “你再教他们点儿手艺,我教他们画画,如果我还活着的话。要是我死了,就让石生教,记得给他们每人发一本儿《长腿鸟》,就说是院长的杰作代表,让他们全文儿背诵,将来不管走到哪儿,都要记得被全文儿背诵支配的恐惧。”

    “不会的。”

    “那是你没背过。”

    “你好好吃药……”

    “我好好吃着呢。算了,还是别喊我初代院长了,叫他们喊我爸爸吧,这样显得亲切。”

    “……”

    “宝贝儿,你要不要先喊一声我听听?”

    “…………”

    没过成当爹的瘾,到了家沈青越还被灌了一碗苦药,睡觉梦里都是苦的。

    第二天一早,往粥里加了大半勺糖,沈青越总算是涮干净一嘴苦味儿了。

    等姜竹喂完酱酱和两只宝贝小鸡,才一起下山去里正家。

    今天他们得商量三件大事。

    一是赵先生和他小孙子的住处安排在哪儿。

    二是村里私塾安置在哪儿,小朋友们还去不去山上上课。

    三就是大伙儿最关心的,梯田开荒。

    第一件事里正昨晚已经问过他们爷孙俩的意见了,他们愿意住在村里,不过他们是姜竹带回来的,还得问问姜竹同不同意。

    姜竹没意见。

    顺便说了不用大家给束脩,每个月由他来给赵先生钱。

    想到要给束脩和没想到要给束脩的都舒了口气。

    有正经先生是好事,但是要是也像外边那般给束脩,还是很多人给不起。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