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1)

    “没,年前袁牧带我去看过大夫,大夫说我身子不大好,先把身子养好,孩子事儿顺其自然就成。”赵景清道,孩子没来,应该是他身子还不适合生育。

    许常英松了半口气,“那他们待你可还好?”

    “都待我很好。”赵景清转而宽慰许常英,“许阿叔您放宽心,爹娘从不插手我和袁牧的事儿,袁牧也待我极好,什么都听我的。”

    “那就好,那就好。”许常英一颗心这才完全落下,“那我就放心了。”

    半下午过去,赵景清起身要走,许常英留他们吃晚饭,赵景清和袁牧没应,挎上空菜篮子离开。

    往镇外走去,赵景清不时看袁牧一眼,他一心扑在做豆腐卖豆腐上,许阿叔不提,他都不曾想过怀孕生子这事儿。

    七叔公的话赵景清记得,一如他同许阿叔说的,只能顺其自然。

    袁牧好奇,“看我做什么?”

    “你又黑了,前边养回去一些,忙着盖房子又给晒黑了。”赵景清叹气,黑了瞧着更粗犷,更凶了。

    “……”袁牧不服气,避开人伸出手指戳景清的腰,“嫌弃我了?”

    赵景清躲开,“没有。”

    “真的?那你为啥不敢看我。”

    “我看了。”

    ……

    你一句我一句的无意义拌嘴笑闹,从山阳镇持续至小罗湾。

    关胜是个跑生意小能手,山阳镇又是相邻几个镇子中最大的,发展生意的机会更多。大酒楼不好跑,小酒楼、小食肆却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时至月底,他又跑了两个食肆,规模不大不小,拢共定出去二十框豆腐。

    山阳镇的食肆赵景清都登门过,听关胜报出食肆名称来,不肖片刻就回想起来,这两户他去过,话没说两句就被送客了。

    “这两家你竟拿下了?咋拿下的?”赵景清惊叹。

    “凭我这厚脸皮和三寸不烂之舌。”关胜笑道,“登门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给他们试吃的豆腐送了快三框,终于得了机会。”

    他说得容易,赵景清经历过,清楚知道并不容易。

    赵景清道:“你跑生意不容易,我和袁牧商量后,决定给你发犒金。”

    关胜眼睛一亮,“犒金怎么算?”

    “这个月至年底,每月签三家及以上酒楼、食肆等有犒金。签第三家,犒金一钱;第四家,犒金两钱;第五家,犒金三钱;每多签一家,犒金多一钱。犒金累加着算。这个月你拢共签了八家,算下来犒金是二两一钱。”赵景清仔仔细细算给关胜听。

    关胜喜不自胜,高兴完后又不由担忧,“那、那保底五钱和抽成呢?”

    赵景清道:“按之前给你承诺的正常算。”

    关胜最初签的一家酒楼、一家食肆订货满一个月,订货量加起来有七百五十框,约摸二十七两。后面五家新签的食肆,每天四十框,送货也满一个月,订货量算下来一千二百框,约摸四十九两。最后签的一家山阳镇的小酒楼,送货十天,算下来也有一百八十框,六两多不到七两。拢共八十三两,关胜十抽一,算下来得有八钱,加之保底和犒金,一个月是三两四钱。

    这么算下来,关胜的工钱可不少,赵景清和袁牧却愿意给。如今豆腐坊摊子铺的大,能生产更多的豆腐,可能不能卖出去,得靠关胜跑生意。

    关胜笑得合不拢嘴,“多谢东家!”

    赵景清道:“不必谢我,这是你应得的。”

    一场场秋雨落下,暑热消退,迎来凉爽的深秋。

    关胜干劲满满,临近的武安镇、武平镇来回跑,在九月硬生生签了九户,包含六家食肆和三家酒楼,每日订货百框。

    前面招的人派上用场,豆腐量陡增,亦忙得过来。

    青石镇送货,能托季衡帮忙,然武安镇武平镇送货,需得另外找人。索性袁老二会驾车,武安镇、武平镇送货的事便交给他。

    进入十月,关胜更是去到清河县城去跑生意。

    赵景清每日忙得团团转,看书没落下,账目做得愈发清晰明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十月下半旬。

    栅栏院墙外,一架简约大气的马车缓缓停下,豆腐坊迎来一位意想不到的来客。

    -----------------------

    作者有话说:感谢宝宝们订阅支持呀[红心][红心][红心]

    给关胜算工钱,算得自我怀疑[化了][化了]十抽一,一百文抽一文,不少啊……然而八十几两,算下来只有八钱多……

    我们公司销售提千分之二,对比下来关胜提的可多了,但[捂脸笑哭][捂脸笑哭][捂脸笑哭]还是景清赚少了[捂脸笑哭][捂脸笑哭]站得不够高

    马车停稳, 车夫跳下来摆上脚凳,“夫人,到了。”

    垂帘从里边撩开, 丫鬟打扮的小娘子先下马车, 回身扶夫人下车。

    豆腐坊内, 李冬和大毛二毛玩,他阿爹在豆腐坊上工, 他天天帮忙摘叶子,常跑来豆腐坊玩。正玩着,两条大狗忽然朝外吠叫起来,李冬吓了一跳,朝坊外看去。

    车夫手拿马鞭站在最前面, 他侧边是个年轻小娘子, 被护在最后边的是个珠光宝气的富态妇人。

    “大毛二毛别叫了。”李冬喝止。

    两条大狗和他混熟了, 还算听话, 没再吠叫, 只不善的面向来人龇牙。

    “小郎君, 我们想见豆腐坊的东家,劳你传句话。”车夫开口道。

    “……好。”李冬稍作迟疑,往里边院子跑, 边跑边喊, “景清哥哥!有人找!”

    不多时, 赵景清从院内走出, 看见院外候着的人的穿衣打扮, 步子不甚明显的微顿,这是……有生意找上门了?

    赵景清疾步走到栅栏门,说话更谨慎, 待人更热情,自报家门,请三位进屋说话。

    夫人颔首,缓步走进院子,丫鬟跟在她身后,车夫留在外边。

    “我是清河县城姜家人,”姜夫人道,说话轻声细语,与赵景清接触过的人完全不一样,“听说你做豆腐的手艺好,我今儿来,是想请你帮忙做豆腐。”

    做豆腐?不是从他这定豆腐吗?赵景清迟疑片刻,询问道:“做啥豆腐?”

    姜夫人目光掠过驴子拉磨,手摇豆腐架沥豆浆,忙碌却井井有条,她慢下步子驻足道:“酸浆豆腐。”

    赵景清闻所未闻,又怎会做?他只能道:“我这儿许是做不了……”

    “你先别急着拒绝,”姜夫人收回目光转向他,“这豆腐是我公公老家,榆林那边的做法,他老人家年事已高时日无多,惦记着家乡的滋味,我们做子女的,只能尽量满足他。府上寻了好些个厨子和做豆腐的好手,做出来的不是我公公家乡的味道。我听人说你手艺好,特意登门拜访,想请你试一试能否做出来。”

    说罢,她伸出手,身后的丫鬟立即取出一个信封呈上。

    姜夫人将信封递给赵景清,“这是做酸浆豆腐的方子,你且试试。”

    如此重要之事交给他,他若是做不出来,岂不是让老人家留下遗憾,这副担子太重,赵景清没接她递来的信封,“姜夫人,这……我只会做胆水豆腐,这酸浆的……”

    瞧出他的顾虑,姜夫人莞尔一笑,劝慰道:“你且放宽心,府上已遣人回榆林老家请师傅过来,只是这一来一回耗时良久。我来请你帮忙,是我这个当媳妇儿的私心,想老爷子早日尝到一口家乡的味道。”

    如此一来,他能做出来最好,做不出来也不干他的事儿,赵景清心里有了计较,接过姜夫人手里的信封,“那我试上一试。”

    “若能做出来,你来县城姜家找我,报上我的名讳,府上管家会带你见我。”姜夫人顿了瞬,承诺道,“你且静心去做,我不会亏待你。”

    赵景清颔首,“好。”

    姜夫人亦微微颔首,告辞离开,赵景清送她走出院子,目送她坐上马车离开。

    赵景清拿着装有方子的信封,转身往回走。

    袁牧站在院门边,他在这好一会儿了,见景清在和那妇人说话,便没上前打扰,他好奇问:“谁啊,找你啥事儿?”

    “清河县城姜家姜夫人,她给了我个方子,请我做酸浆豆腐。”赵景清边说,边将信封打开。

    “酸浆……做出来的豆腐不得是酸的,还能吃……”袁牧疑惑道,见赵景清从信封里抽出信纸,以及一张五十两的银票,余下的话卡在喉咙口,说不出来。

    赵景清亦愣住,闭眼又睁眼,是五十两没错。

    他抬眸,和袁牧四目相对。

    袁牧找回声音,感叹道:“出手真大方。”

    赵景清深有同感,酸浆豆腐还没做,就先给他五十两,就不怕他只打算赚这五十两,不尽心尽力琢磨做酸浆豆腐?

    当然,赵景清不是这样的人。

    两人进屋,先将五十两银票放好,才展开酸浆豆腐的方子研读。

    大体步骤和做胆水豆腐一致,只是点浆用的东西不一样,胆水豆腐用胆巴,酸浆豆腐用酸浆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