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1/1)

    袁牧道:“那我等着喝你喜酒。”

    日子一天天往后走,昼短夜长,豆腐坊忙碌依旧,酸浆豆腐的销量逐渐上升,虽不多,但也叫赵景清好一阵高兴。

    关胜从清河县回来,带回两份食肆签好的合约,一家供货十框,一家供货十五框,都是两天后开始供货。

    除此之外,还有姜家的消息。

    “姜家老太爷停灵七日,第八日出殡,摔盆的是个女人,扶棺出城的也是她,姜家真是奇了怪了,家中又不是没有男丁,怎的让个女人做这些。”关胜说到最后,疑惑不已。

    赵景清和袁牧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放松与喜悦。

    姜夫人成为掌舵人,他们不必再担忧会被报复,悬着的心落下。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夫夫二人亦为姜夫人开心,她能得偿所愿,是再好不过的事。

    赵景清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后边不用再关注姜家。”

    关胜不明所以,“成。”

    清河县送货之人,赵景清早已有了抉择,是林阿叔家的大柱。上次回乐明村,林阿叔问过他,等以后他豆腐坊需要人手,能不能叫他家大柱来做工。

    林阿叔没少护着他,帮他说话,他开了口,赵景清自然答应。

    次日,袁牧便去把人接来。

    家里五间房,现有四间住了人,余下那间留给袁月回来小住,是以大柱和张兴住一个屋。大柱小袁牧两岁,几人从小一起玩,关系亲近,住一起多个说话的人,热闹许多。

    隔天送货,袁牧亲自带他一天,便放心将送货的事交给他。

    进入十二月,天气越发的冷,地里的活计放下,不少农家皆在这期间嫁娶、办酒。山阳镇这一地界豆腐坊供货的烧席师傅很多,十有八九都从他们这拿货,与平日里相比,多了近乎两倍。

    酒楼宴席不断,需要的豆腐量有所提升。就连他们在菜市门口的豆腐铺,销量也上涨些许,多的时候能上三十五框。

    出货量骤然上涨,豆腐坊忙得不可开交,直至腊月二十八,快过年了。

    菜市闭市,豆腐铺不用卖豆腐,季衡不再进货。办席的人少了,烧席师傅不再进货。小食肆关门过年,只余下大食肆和酒楼还需供货,赵景清合计了一下,需要的豆腐量是寻常的四分之一。

    豆腐坊无需那么多人手,但也得留人。

    坊内做豆腐的长工共七人,徐立秋是管事,需得每日都在,余下六人每天需来四人,赵景清安排下去,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七上工,得三倍工钱。

    怎么安排上工时间他们自己决定,但必须保证除去徐立秋外,有四人上工。

    钱财动人心,本有人想着过年都不能歇息两天,实在是辛苦,但三倍工钱,这钱怎么着也得赚到手,还有啥怨言。

    至于送货,赵景清打算留下张兴,不成想大柱自告奋勇留下。

    “别忘了抽空回家看你阿爹。”赵景清叮嘱一句,便不再多言。

    大柱连连应下,“我省得,送货只忙上午半天,下午得空了我天天回去。”

    安排好一应事宜,几人收拾东西回小罗湾。他们五个人,还要带不少东西,需得两架驴车,好在坊内驴多,驾走两架驴车也不会耽误做豆腐。

    驴车驶出豆腐坊,朝乐明村驶去。

    路上,几人说说笑笑,讨论着这年要如何过,好不热闹。

    一声带有哭腔的‘娘’骤然响起,林翠娥一愣,顺着官道望去,只见远处一大一小两个人影,脸瞧不真切,但身形何其熟悉。

    “月儿!安安!”林翠娥顿时急了,催促袁牧快些驾车过去,不待驴车停稳便跳下。

    离得近了,林翠娥这才看清袁月通红的眼眶,“咋了,咋哭成这样?”

    -----------------------

    作者有话说:感谢宝宝们订阅支持呀[红心][红心][红心]

    “我没哭。”袁月嘀咕一句, 但她一双眼睛跟兔子似的红彤彤,令她说的话毫无说服力。

    刘正安抓着袁月的手,仰着头和外婆告状, “爹惹娘生气了, 他们两还吵架了!”

    他虎着一张脸, 眼睛瞪得圆圆的,瞧着可爱的紧。

    林翠娥摸摸他脑袋, 朝袁月追问,“你可别想瞒着我,怎么吵架了?”

    “前边你和景清给我送项链和耳环,青山就说我缺个镯子,攒钱给我买镯子。前些日子钱攒差不多了, 打算去镇上银饰铺买, 但是要过年了, 找青山杀猪的人多, 抽不出空来, 就一直没去买。昨儿个他爹娘来哭没钱过年, 要借钱,他没和我商量,就给借了出去, 一半都借给了他爹娘。这说是借, 可与给他爹娘有啥区别, 进了他们的口袋, 哪里有还回来的一天。”

    袁月说着心里头便堵得慌, 那是说好给她买镯子的钱,她盼了那么久,结果钱没了, 镯子也没了指望。没说好给她买,她还没那么难受,可说好了给她买,结果没了……想想便难受得紧。

    更要紧的是刘青山的态度,保证时话说得好听,钱借出去却不合她商量,直接拿给他爹娘,后边再知会她一声。

    林翠娥沉下脸,“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对我和你爹的保证,都叫他吃狗肚子里去了。”

    袁月沉默不言,林翠娥把她拉上驴车,“跟我回家。”

    赵景清和袁星让开些位置,给袁月和刘正安坐,赵景清将刘正安抱在怀里,袁月紧挨着林翠娥。

    等人都坐好,袁牧甩动鞭子,驴车重新向前朝乐明村去。

    林翠娥气得不行,拉着袁月的手,面色阴沉。

    袁星抿唇,眼中满是繁杂的纠结之色,好一会儿后他下定决心,默默褪下手腕上的银镯子,递给袁月,“大姐,镯子送给你,你别难受了。”

    袁月愣了下,又惊又喜,是对弟弟惦记且看重自己的动容,她连忙道:“你戴着好看,你自个收着,我不要。”

    袁星又往前送了送,“给你,你没买上镯子不开心,我想你开心些。”

    “我不是因为没镯子不开心,是因为刘青山。”袁月拿过镯子给他重新戴上,露出笑来,“你这么想着我,我现在开心的紧,跟吃了蜜似的。”

    袁星轻轻啊了声,愁眉苦脸,因为刘青山?

    林翠娥见状,心里的火气散了七七八八,无奈道:“星儿还没开窍,和他说不通。”

    袁星:“……”

    袁星想了想又道:“大姐,我在豆腐坊帮景清哥做豆腐卖豆腐,攒了不少钱,你那儿差多少,我给你补上。”

    袁月盈着笑,“你攒点钱不容易,哪能用你的,你自个收好。”

    “是啊,星儿你的钱收好,让你二哥出,他攒着钱。”赵景清开口道,手在身后戳了戳袁牧。

    袁牧立即道:“姐,我给你买,明儿就带你去镇上买。”

    袁月道:“我心领了,不用你破费。”

    “你兄弟给的不要,爹娘给的总得要吧?”林翠娥笑问,见人开心起来,哪还有空置刘青山的气。

    ……

    驴车驶入乐明村,在袁家院子里停下。

    久未住人,院子里显得空荡荡的,推开堂屋的门,却是干干净净,就连就不通风的沉闷味道也无。

    林翠娥道:“肯定是大嫂他们来帮忙收拾过了。”

    几人将东西搬进屋内,将晚上睡觉的床铺收拾好,便听屋外响起林阿叔的声音。

    “二嫂嫂,你们回来了,我就猜你们肯定今儿回来。”林阿叔朝林翠娥房间走去,站在门口说话。

    林翠娥道:“屋子是你和大嫂帮忙收拾的吧?辛苦你们了。”

    “说这些,”林阿叔朝她招招手,待林翠娥走到门口,他压低声音问,“月儿咋样?她红着眼回来,见你们不在家,就往小罗湾去,我劝她留下等你们回来,她还不干。”

    林翠娥叹了口气,“给哄开心了,瞧着好多了。你说这都是啥事儿,刘青山那边……我说着都来气!”

    “别气,这次想个办法好生整治他,看他以后还敢不敢。”林阿叔劝道,“可别让月儿轻易和他回去。”

    林翠娥点点头,“我省得。”

    林阿叔没再多说,转而询问:“咋没瞧见大柱,他没回来?”

    林翠娥回:“没有,他想留下送货,可能还新鲜着,有干劲。”

    “臭小子,”林阿叔笑骂一句,“你们今儿回来折腾累了,就别开火了,来我家吃。”

    “成。”林翠娥没和他客气。

    晚上,去林阿叔家吃完晚饭,回来收拾睡觉。

    赵景清躺在床上,一时半会儿睡不着,心里琢磨着事儿,大姐和姐夫……去年过年,便听大姐抱怨过这些事儿,不成想今年变本加厉。

    单论他们夫妻两,没听大姐说过姐夫的不是。主要是中间横亘着搅事的婆婆和公爹,姐夫又是个耳根子软的,以至于家里不太平,大姐受委屈。

    赵景清不明白,胡秋凤从老大家变着法掏钱去贴补老二家,搅得家宅不宁,身为老大的姐夫,就这么受着?没有不甘愿?心里没有怨怼?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