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上青云 第77(1/2)

    顾介甫沉吟。落水之事实在是蹊跷,大姨娘却没留下任何痕迹。可是要因此定罪的话……这封信内容实在是平平无奇,大姨娘的确没有在信件上挑唆暗示让胡家推人。

    就是他自己反复查证,在信件上也找不出任何可定罪的言语。

    大姨娘见顾介甫脸色好转,心里知道他气消了,便抬头,神色已经变成了冰冷样子,傲然扬起下巴:“老爷若是执意说妾身错,那妾身也认了,要杀要剐但凭老爷处置!”

    言语间丝毫没有人前的温柔娴静,反而充满了傲气,活像是富贵人家娇养的大小姐,不能容忍半点委屈。

    她这么强势,顾介甫却不怪罪她,反而弯腰,亲手将她扶了起来,缓和了语气和她说话:“也罢,是我想多了,跟你赔个不是。”

    大姨娘嗔怪白了他一眼:“顾郎冤枉我就冤枉,说没事就没事?”

    顾郎是两人年轻时的爱称,那时候顾介甫还是个翩翩少年郎,大姨娘是在他身边伺候笔墨的大丫鬟,既能通笔墨,又长得美丽,性格还甚合他意,所以两人情谊不同旁人。

    果然顾介甫听到这个称呼后好脾气笑:“想必是那胡家上下心术不正,收了你的信件后看见你好心提醒反而心生歹念,想要图谋不轨。”

    “真的?”大姨娘吓了一跳,缩在顾介甫臂弯里,“当初老爷待他们可是情深义重,谁能想到这些人恩将仇报?”

    她又叹口气:“我记得李夫人人很温顺和气,想必是苦日子逼得她不得不这样。”

    “你就是太良善了些。”顾介甫笑,“外面的人什么坏心肠的都有。”

    大姨娘嗔笑着替顾介甫抚平衣领:“老爷一人在外面对付那么多恶人,当真是家里的大功臣!”,虽然话语幼稚,但她的目光崇拜而单纯,像是要将自己所有一切都依托与此,顾介甫心里一动,留了下来。

    ……

    等深夜时,大姨娘就亲自端了鹿茸脊骨汤喂顾介甫,见他情绪不错时才温温柔柔开口:“老爷,我娘家兄弟写信过来,说他已经将百户升做了千户。”

    顾介甫听到这好消息,自然很高兴:“他是个能干能吃苦的,难为他在边疆风沙里滚打那么多年。可有需要用银子的地方?”

    “老爷这话说得,我娘家难道就只会要钱?”大姨娘笑着替他按摩,“我是想着时宁星宁,她们舅舅如今也是一方人物,自然与其他庶出女儿不同,这嫁妆是不是也得多了些?”

    顾介甫蹙眉:“当初说好了每个庶女两千两,这不能改……否则不是驳回了太太面子?”

    眼看着大姨娘神色晴转多云,顾介甫想起她今日殷勤,就又改口:“我私下里给她们添妆些就是。”

    大姨娘笑了起来:“那妾身就先代两位女儿谢过老爷了!”,眸色亮晶晶,看着不似少妇,反而依旧如十几岁少女一般天真。

    顾介甫心情好起来。也透露她一两句:“前几天李盐运使与我私下喝酒,倒是说起有意与家里结亲……”

    大姨娘顿觉心脏都要跳到腹腔外面。她虽在t后宅但也知道,盐运使是个了不得的大官!

    前任盐运使被查抄流放,据说来抄家的御使带走了整整上百船的东西!这还是被经手官员们就近私饱中嚢的情形下!

    而且地契、银票这些细软可以折叠,根本不占用什么空间。

    如今这位新上任的盐运使听说有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分上百船的家私一人也能分二十船,那二十船说不定能抵顾家一半的家产!

    顾介甫看着她激动的样子,自己觉得男人的成就感大为满足,不过他还是要给大姨娘提个醒:“李盐运使并未说定是要哪个女儿,家里如今可有好几个待嫁的呢。”

    “四娘子那孩子虽然好,但她是个阴森森的性子,只怕不讨喜,五娘子倒是性情可人,但四姨娘拖累了她,唉,也是个可怜孩子,谁会想要那么个拖油瓶的娘呢?”大姨娘叹息,“七娘子就更不用说了,与她同病相怜。”

    “这倒也是。”顾介甫点点头,“看来看去,那几个各有缺陷。”

    两人正闲话家常,就听得外面飘来一阵渺渺歌声。顾介甫侧耳听,就听见歌词缠绵悱恻:“……郎亦坏人心……”

    不由得笑,起身穿衣就要出去:“你先歇着,我去趟翠影阁。”

    眼看着他出去了,绿依就端了茶水上来,小心劝大姨娘消气:“姨娘莫愁,那位寿云姑娘也蹦跶不了多久。”

    “我哪里是在乎她。”大姨娘嗤笑一声,将写给李巧燕的信件放在火舌上烧了,“你叫你大哥出去,给押送胡家人的衙差打点些银子,一路关照关照他们。”

    绿依不寒而栗,小心应了下来。

    大姨娘又问:“先前那位停机可埋了?”

    绿依点点头:“三姨娘被送到太原老家后,停机作为她的丫鬟也跟了去,路上水土不服就被卖了,买她的人是我们的人,已经将她活埋了。”

    大姨娘点点头:“不要留下把柄才好。”

    苏州贡院里就读的学子们纷纷聊起新近的时文:

    “听说了吗?新近那家书肆的又到新书了。听说连附近书院里两位进士当年的文章都能翻出来,连着拓印了好多份。”

    “进士吗?”大家虽然自诩才子,但对进士该有的尊崇还是有的,“那是该买来看看。”,哪怕是沾沾进士的喜气呢。

    “说起来那家书肆总能第一时间搜集到有用的策论子集,引得贡院里读书的学子们纷纷驻足购买。咱得赶紧去呢,免得去晚了被一扫而空。”学子们你叫我我唤你,呼朋引伴去买书。

    顾一昭坐在马车里,透过薄而朦胧的窗纱,看着书肆里的情形。

    她的书肆也懒得起名,就叫做“那家书肆”,经过用心经营,如今已经客似云来。

    边安站在马车外的窗边,小声给她讲解:“五娘子,如今书肆里虽然也售卖经史子集,但主要还是时文策论,所以已经小有名气,在码头上也卖得好。”

    “码头?”

    边安点点头:“南来北往的商人贩运货物时我们就去说服他们采买些,毕竟当地书生也有所需,再者时文策论不比经史子集那么笨重,多是薄册页,携带也方便,半年累积的时文也不过小半箱子,不压仓位又售价高昂,所以商人们也愿意携带。”

    “那须得做好防水。”顾一昭点点头,“买些油布、帆布之类,莫要嫌这些成本高,能让商人们打消顾虑才最要紧。”

    边安记了下来。

    两人聊了一会店铺经营后才算说完,顾一昭很满意边安,比起原先在高大义身边时他的俯首听从,如今的边安更自信更有魄力,可见独当一面锻炼了他不少。

    等他们说完后,旁边的山茶早就不耐烦嚷嚷起来:“好了好了,我们来给豆蔻送嫁,倒先听了半脑袋生意经。”

    边安一下就脸红了:“是我多嘴。”

    “我们赶紧去豆蔻家吧。”木兰打圆场。

    今日是豆蔻出嫁的日子,顾一昭也以这个理由向太太请假了半天,得以出门看看自己的产业。

    马车就走到了边安家里。

    边安长辈给小两口准备的婚房并不在顾家仆人聚集的巷子里,而是在书肆附近一处甜水巷里,房子是简单的一进小院,外面还住着人,但胜在院内自家能独享整个院落,很是清静,看得出来边安家是用了心的。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