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节(2/2)

    他当然不是没人要,以其大才子的名声,只要稍稍露出些风声,暂居京师的屋舍门槛,就能被媒人踩破了,档次还绝不是榜下捉婿可比,那种高官重臣家的娘子都愿意嫁给这么一位前途无量的年轻进士。

    冯京打开一侧的窗户,露出面容,看了出去。

    伙计一见到冯京的俊脸,就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真是冯公子!小的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你们果然在查司马君实遇害的案子……”冯京并不诧异,只是不解:“这与小甜水巷何干?”

    冯京点了点头,暗赞对方稳重,不似其他年轻小郎,见到教坊司都挪不开眼睛,当然也可能是年纪还小,尚未开窍。

    他是商贾之家出身,虽说家中不是那种富甲一方的豪商,但吃穿用度从来不愁,自然有心腹的仆从和书童。

    听着这位言简意赅地将如今的线索说明,又强调了纯粹的猜测,冯京目光闪烁,思索片刻,语气发生了变化:“竟有此事……司马君实的性子……啧!倒也难说!”

    眼见冯京表情古怪,浮想联翩,包默成皱了皱眉,强调道:“当世兄,此非真相,只是假设!”

    如果守孝期间与女子私定终生,甚至珠胎暗结,那孝子之名就毁了,为了科举仕途,又不相认,结果被女子找上京师,在国子监内被迫相会……

    要么家里实在贫困,经济条件不允许,要么就是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一心修仙,大婚日逃跑,比如父母病故,婚事耽误。

    他没有说完,但言下之意,在场几人都清楚。

    “在这里猜测,是找不出证据的,走,走,去小甜水巷!”

    果不其然,就见外面候着两位少郎。

    冯京考虑周详,低声道:“三位要不要在此等候,我下去询问一番?”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可首先派出这等亲信,如他亲临,真出了事情,责任半点逃不脱,其次隔了一层,交情也就差了,错失结交的良机。

    公孙彬看了看狄知远和包默成,狄知远轻轻点了点头。

    “怎能让当世兄独自出面呢?”

    “当世兄!”

    公孙彬赶忙道:“怎么讲?”

    “咦?”

    一位笑容和雅明净,一位面容黝黑到夜色下险些没发现。

    冯京心头一凛,正色道:“请包小郎放心,在下岂是谤讪同窗之人,自不会多言!”

    这名声就臭了啊!

    公孙彬解释:“去小甜水巷,并非为了寻欢作乐,而是有些事情要询问,当世兄身为司马君实的友人,不好此时出面,遣一位随从跟着我便是。”

    冯京摆了摆手,直接问道:“我有一同窗好友,姓司马,是不是在你们铺子订了一批饰物?”

    这是狄知远和包默成,与他一起在路上商量的结果。

    包默成沉声道:“我来吧!”

    四人悄悄出了太学,这次没有骑马,而是冯京的书童雇了一辆马车,亲自当车夫,熟门熟路地朝着小甜水巷而去。

    冯京迟疑了一下,低声道:“诸位当知,司马君实已近而立之年,尚未娶亲,是为爹娘守孝,然食色性也,久蓄心抑,恐情难自禁……唉!”

    狄相公二十五岁成婚,已经是比较晚的了,司马光至今已经二十七岁,还未娶妻,基本上就是两种情况。

    “呦!”

    现在真相未明,冯京万一猜中了他们调查的方向,认定了司马光是始乱终弃之人,反倒不好,倒不如直接借个熟悉的下人,作为查案的人手。

    公孙彬摩拳擦掌,有些迫不及待了。

    但从未听说司马光有与哪家定亲的消息,原以为是一心科举,等到金榜题名,现在看来,或许是之前就没控制住。

    “当世兄误会了!”

    士人结婚的年纪,普遍比起百姓要迟,但一般来说,二十岁及冠后,就安排亲事了。

    很快随着脚步声的接近,书童带着一个伙计走到了马车边上,轻轻敲了敲门:“公子!”

    司马光是后者,他是因为爹娘接连病逝,作为孝子整整守满了六年孝,才拖到这个年纪。

    双方见礼,道出来意。

    如果是个下人来此,毋须跟对方解释什么,吩咐便是,但既然冯京亲至,有些话还是要说开的。

    冯京确实聪慧,一听就知道这不是风尘之事,稍作沉吟后,却是缓缓起身:“还是我与阁下一同去吧!”

    所以不久前还吓得脸色苍白的冯京,凭空涌起一股勇气来,步履沉稳地跟着公孙彬走出学斋。

    冯京心头喜悦,脸上摆出沉静悲痛之色:“狄小郎!包小郎!”

    无论如何,他打开车门,对着自己的书童仔细吩咐了几句,默默等待起来。

    等到一股甜腻的香气,自窗边的缝隙飘了进来,四人都知道,到地方了。

    狄知远道:“同窗新丧,我们确实不方便在此地露面,烦请贵书童出面,将那店铺的伙计唤过来。”

    他问话之际,公孙彬和包默成的视线从两侧望出,落在对方脸上,观察其神色。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