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节(1/2)

    唐通一听此言,这才知道自己中计了。他已有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神智也是混混沌沌的,远远比不上华瑶才思敏捷。他不愿背叛东无,却还是泄露了机密。他被华瑶诓骗了,恼怒与愤恨交加,他真想一死了之。他咬住了自己的舌头。

    华瑶剑鞘一挥,打在他的面颊上。他张嘴的那一瞬,华瑶扔出一枚药丸,准确地投入他口中。他猝不及防,把药丸吞咽下去,未到片刻,他像是被抽取了筋骨似的,浑身绵软无力,再也使不出一点力气。

    华瑶命令守卫严加看管,随后,她又去审问了其余几个俘虏。临近正午时分,她的侍卫赶来报信,她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消息是从秦州传来的,根据秦州暗探回报,镇守沧州边境的一位名将,被敌国俘虏之后,率领全城官民投降了,只求敌军不要屠城。敌军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还任命他为“经略大将军”,披挂金甲,执掌金印,而他竟然承情领命,反过来攻打沧州军营。

    华瑶不禁握紧了拳头。她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沧州的军情十万火急,若是不把战火平息,江山社稷倾覆灭亡,必致生灵涂炭。

    华瑶再三斟酌,打定一个主意。她写了四封密信,第一封传给太后,第二封传给若缘,第三封寄回秦州宛城,第四封直达凉州镇国将军。

    每一封密信的内容,都经过她的深思熟虑。她在书房忙碌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把四封密信写完了,也全部寄出去了,其时已是日影西斜。

    华瑶望着窗外的天空,只见一群鸿雁由北向南飞过。她许下一个心愿,待到来年,鸿雁飞回北方故土,边境的战事也能平定下来。

    朝阳破晓,天色将明。

    京城的街道上人烟寂静,往昔的不夜城,如今只剩一片冷清。

    太后早已颁布了宵禁的命令,镇抚司骑兵彻夜巡逻,严防任何人兴兵作乱,京城官民也能睡个安稳觉。

    今日却与往日不同,通往皇城的宽阔大道上,传来一阵马蹄车轮声响,住在附近的平民百姓纷纷关门闭户、垂帘熄灯,万万不敢惹事生端。

    此时此刻,方谨与顾川柏正坐在马车之内,疾速赶往皇城。

    昨夜太后传下一道懿旨,宣召方谨和东无入宫觐见,共同商讨沧州、凉州的战局。

    太后特意嘱咐,大梁朝的政局,既是国事,也是家事,方谨和东无各携一位家眷入宫,太后确保他们安然无恙,他们也应该以江山社稷为重,此次商谈期间,诸事听从太后的诏令。

    太后的势力盘根错节,遍布朝野内外。她的城府更是深不可测,能忍常人之不能忍,能成常人之不能成,如果她选定方谨为新帝,方谨必能战胜东无。

    因此,方谨正想趁机拉拢太后。

    为表诚意,方谨带来了她的正室,顾川柏。

    顾川柏仪容俊美,身体强壮,也曾练过拳脚功夫,但他没有一丝内功。宫廷侍卫若要暗杀他,十招之内,必能取走他的性命。

    想到此处,方谨讥诮地笑了一声。

    顾川柏并不知道她为何而笑,他道:“殿下,您出来得匆忙,还没用过早膳,车上食盒已备好了……”

    方谨打断了他的话:“你伺候我用膳。”

    距离皇城仍有一段路程,顾川柏也做好了伺候方谨的准备。他把食盒端出来,摆在一尺见方的木桌上,又把一双银筷递给了她。

    方谨并未接住银筷。她握住了他的指尖,他急欲挣脱,但她的劲力极强,银筷从他手中滑落,他低声唤道:“殿下。”

    落日归山 “我不允许,你又能如何?”……

    方谨握着顾川柏的手指,往她自己的怀里一拽。顾川柏抬起另一只手,紧紧地扶住了木桌。他并未接近她,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远了。

    方谨放开了顾川柏。正当他整理衣袍之时,她忽然抽出他的衣带,只用那一条衣带反绑他的双手,又把他的衣襟扯开了。她的动作粗暴又迅速,他根本来不及阻止。

    顾川柏的双手都被绑在背后,外袍和内衫的领口大敞,露出挺拔结实的胸膛。他的神色渐渐凝重,胸口微微地起伏着,心里的怨怒无处宣泄,只好做出一副任人宰割的姿态,这也正是方谨的趣味所在。

    方谨慢条斯理地用膳,仿佛身边没有顾川柏这个人。等她终于吃完了,顾川柏开口道:“请您允许我上前收拾碗筷。”

    方谨道:“我不允许,你又能如何?”

    顾川柏道:“殿下!”

    顾川柏的语调升高了,呼吸沉重而急促,湿润的眼角略微泛红。自从先帝去世之后,顾川柏在公主府的处境比从前更艰难。他已有数日不曾见过方谨,侍寝的机会怎么也轮不到他。今日方谨带他入宫觐见太后,他猜不准方谨的用意,但他孑然一身,也没什么好失去的了。

    顾川柏的语声恢复一贯的平稳:“快到皇城了,宫里的奴才前来接驾,也会看见我衣衫不整。这般名声传出去,未免有损您的体面,还请殿下开恩,恕我冒失之罪。”

    方谨懒散地倚靠着软枕:“我已经对你开过恩了。”

    顾川柏这才反应过来。他双手用力一扯,紧缠着手腕的衣带竟然散开了。原来方谨只系了一个活结,并未真正地束缚他,倒是他自己不曾挣扎,深陷于嗔痴爱欲而不自知,沉溺于虚妄幻影而不自觉。

    顾川柏重新把衣裳穿好,又低头收拾桌上的残羹冷炙。他把食盒的盖子盖严了,再用绢布擦干净,放回车上的箱柜里。他做活做得十分仔细,可谓是无微不至。他早已做惯了这些事,不觉累也不嫌繁琐,但他的心境不比从前。燕尔新婚之时,他满怀欣喜,而今,他的情意也化为寒冰了,终此一生,再难消解。

    爱恨交缠,恩怨交织,是否还有解脱之日?

    顾川柏看了一眼方谨,她的目光落在了窗外。

    马车驶入巍峨皇城,宫道上青纱灯笼分列两侧。皇城的灯火彻夜不息,此时朝阳初升,天光照亮了九重宫阙,灯笼闪闪烁烁,恰似银河中繁星煜耀。

    方谨忽然吩咐道:“本宫和东无交战已久,如今正在紧要关头,祸福凶吉,难以预料。你是本宫的驸马,必须全心全意为本宫办事,你娘家的位次,也得排在本宫的身后。”

    她盯着他:“本宫看不惯脚踩两条船的人,这种人只会站在两条船的中间,上不去,下不来,无路可走,最终落入水里淹死了,尸骨也被鱼虾吃光了。”

    顾川柏似乎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他道:“我必当全心全意侍奉殿下。”

    马车穿过一条宽阔大道,渐渐地停下来了。苍翠的树影随风浮动,太监王迎祥走到马车的侧边,恭恭敬敬道:“奴婢恭迎二位殿下大驾,恭请二位殿下万福金安。”

    王迎祥正是太后宫里的太监。他在此等候多时,只为迎接公主和驸马。

    顾川柏心中暗想,方谨刚才那一番言语,不止是说给他听的,或许也是在敲打王迎祥。

    先前王迎祥托人给方谨送礼,格外地殷勤,格外地谄媚。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王迎祥巴结方谨,必定有求于方谨,但他的主子还是太后。他讨好方谨,惹怒了太后,他又该如何自处?

    凉风吹进马车之内,车门大开,方谨缓缓地下车了。顾川柏紧跟着方谨的脚步,走向太后所在的仁寿宫。

    方谨和顾川柏先后步入宫门,宫里的奴婢跪地行礼,态度倒是十分恭敬。在王迎祥的指引下,方谨跨过门槛,迈进花厅,竟然与东无打了个照面。

    东无的身侧站着一位姿容秀美的女子,名为“姜亦柔”,年芳二十四岁,正当妙龄,也是东无的侧妃。她垂首敛眉,规规矩矩地躬身,向着方谨行礼,举止端庄娴雅,声调温婉柔顺:“妾身参见二位殿下。”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