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4/8)

    &esp;&esp;……寺院的众僧将“无门关”讲义拿在手中,聚集在昏暗的灯光下。夜晚寒冷,老师只将一个小手炉放在身边。能够听到他抽鼻涕的声音。低着头的老老少少的脸孔影影绰绰,每张脸上都浮现出莫名的有气无力的表情。新收的弟子,白天在一所学校担任小学教师,他的近视眼镜时不时地从他瘦削的鼻梁上向下滑落。

    &esp;&esp;只有我一人精力四射。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老师翻开讲义,环视了一下众人。我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老师的目光。因为我想让他看到,我是坚决不会低头的。不过,我并未在老师那双四周都是松弛的皱纹的眼睛中发现丝毫让我感兴趣的神情,他把目光从我身上向紧挨着我的别人脸上转移。

    &esp;&esp;课程开始了。我只等着他讲到哪个地方时突然向我提问。我竖起耳朵听着。老师高亢的声音持续传来,但没有一句发自他的内心……

    &esp;&esp;这一晚,我还是无法入眠。我看不起老师,我要对他的伪善嗤之以鼻。然而,我逐渐萌生出一种悔恨,恨自己无法一直保持这种兴奋的情绪。我对老师的伪善所表现出的轻视,神妙地和我的薄弱意志相结合,我终于明白他这个人实在不值一提,我甚至想即使跟他道歉也不算我输。我的这种心情一度朝着顶峰攀升上去,然后又顺着陡坡急剧下降。

    &esp;&esp;我想,明日一早便去跟他道歉。等到早上,我又想,今天去跟他道歉吧。老师的表情还是毫无变化。

    &esp;&esp;这是一个微风习习的日子。我从学校回来,心不在焉地将书桌的抽屉打开,有一个白纸包映入眼帘。纸包里便是那张照片,上面一个字都没写。

    &esp;&esp;老师好像要用这个方法了结这件事。这倒并非代表他明确表示不管这件事,而好像是想让我清楚我的行为是毫无作用的。这种神奇的归还照片的方法,却忽然令我思绪万千。

    &esp;&esp;“老师肯定同样非常痛苦,”我觉得,“他肯定是苦思冥想才想出来这个办法。目前他的确对我怀有恨意。可能老师憎恨的并非照片,而是这张照片迫使他在自己的寺院里也被迫要顾忌别人,找一个无人的时候轻手轻脚地经过走廊,来到从未来过的弟子的房间,如同犯罪一般将我书桌的抽屉打开,这种出于无奈做出的卑劣行径,让老师有充分的借口对我心怀恨意了。”

    &esp;&esp;如此想来,一股莫名的喜悦涌上我的心头。自那之后我就开始了愉悦的操作。

    &esp;&esp;我用剪刀剪碎了女人的照片,将其包裹在两层厚厚的书写纸中,紧紧地攥在手心,向金阁走去。

    &esp;&esp;寒风凛冽的月夜,金阁如同往日一样耸立在那里,保持着永恒的阴郁的平衡。林立的细长柱子在月光的照耀下,好像琴弦,金阁就像一个庞大的神奇的乐器。因为月亮时高时低,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错觉。今晚也是如此。但是,风儿从不震鸣琴弦,只是从琴弦缝隙中穿过去。

    &esp;&esp;我捡起脚边一块小石头,将它放到小纸包中包起来,再把纸包揉成结实的一团。然后,将用石头压着的剪成了碎片的女人照片,扔进了镜池湖中。涟漪悠闲地向外扩散的波纹,很快便朝着站在岸边的我的脚下荡了过来。

    &esp;&esp;这年十一月,我忽然出走了,这是好多事积累所致。

    &esp;&esp;后来回想起来,猛一看好像是突然的出走,实际上我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但是,我更愿意把这种行为看成是受到某种冲动的驱使,这是因为我的内心缺乏根本性的冲动,因此我特别喜欢模仿冲动。比如,有的人前一天晚上已经做好第二天去祭扫父亲的墓的计划,但是第二天从家里出发后,抵达车站前,忽然改变计划,转头去朋友家喝酒去了,这样的情况能说他是单纯的冲动吗?他突然改变计划,难道不比长期的的扫墓准备工作意识性更强,同时也是对自己意志的一种报复行为吗?

    &esp;&esp;其实,导致我出走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前一天老师第一次决绝地明确表示:“我曾经是想将住持之位传给你,但是我现在必须明确告诉你,我已经改主意了。”

    &esp;&esp;我一直记着老师的这句话。虽然,这是第一次给出这样的宣告,不过我早已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并且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因此,当我听到这样的宣告时,并没有五雷轰顶的感觉。再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大惊失色或仓皇惊恐都已经没有用了。尽管如此,我仍旧觉得:我的出走,是被老师的这番话刺激到了,一时冲动才采取的行动。

    &esp;&esp;照片事件换来老师的憎恨之后,我的学业眼看着也要荒废了。预科一年级我的成绩是排在前面的,华语、历史都是84分,总成绩748分,在84人中排名第24。总课时464小时,只缺了14小时的课。预科二年级时总成绩是693分,名次下降到77人中的第35名。我并没有钱去打发时间,只是不想去上课,想清闲地待着。这些都是升入三年级之后的事,这学期正好是发生照片事件不久才开始的。

    &esp;&esp;第一学期结束时,校方对我发出了警告,老师也训斥了我。成绩不理想,旷课时间多虽然是被训斥的理由,然而老师最生气的是我竟然没有去上一学期只安排了三天的禅宗教义课。学校一般都是将这三天的禅宗教义课安排在暑假、寒假以及春假以前,采用与诸事专门道场相同的形式上课。

    &esp;&esp;这回,老师特地把我叫去他的房间训斥,倒是很少见的。我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我内心暗自期待着的是另一件事,但是老师却只字不提照片的事,或者上次发生的妓女勒索事件。

    &esp;&esp;从此,老师明显疏远了我。这便是我期盼演变的结果,是我想见到的证据,也是我的一种胜利。并且,要想收获这样的胜利,只要偷懒便可以了。

    &esp;&esp;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我缺课60多个小时,大约是一年级三个学期总旷课时长的五倍。我这么长时间不去上课,并非用来读书,也没有钱去消遣,除了偶尔与柏木闲聊,我便独自一人终日游手好闲。大谷大学的记忆,几乎就是无为的记忆。我沉默不语,自己一个人无所事事。可能这样的无为也是我这种人的一种“禅的教义”吧。此时,我一刻都不曾感觉到寂寞。

    &esp;&esp;有时,我会在草地上坐上几个小时,观察蚂蚁搬运细红土去造窝,但我不是对蚂蚁感兴趣。有时,我也长时间出神地凝望着学校后面的工厂的烟囱冒出的缕缕青烟,我也并非对这烟云感兴趣……我只是感觉,我完完全全地,甚至连生命都沉浸在自己的存在中。周围忽冷忽热。是呀,如何说才好呢?外界有时既陆离斑驳,有时又花里胡哨。我的内在与外界毫无章法地缓缓地交替转化,周围毫无情趣的风景闯入我的心中,尚未闯入的部分在一方闪闪发光。这光泽,有时来自工厂的旗子,有时来自土墙上不值一提的污点,有时又来自被丢弃在草丛里的一只旧木屐。这一切,都是刹那间出现在我的心中,又转瞬消失在我心中。可以说,这并未形成一切有型的思想……我感觉重要的事物始终与微不足道的事物相互联系,今天报刊上报道的欧洲政治事件,好像与眼前的旧木屐有着割不断的紧密联系。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