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公元756年夏天城市在细雨中倾倒(1/8)
&esp;&esp;一
&esp;&esp;老皇帝李隆基收到光复长安的捷报,是至德二载(757年)的九月,成都竹叶枯落的季节。他也许感觉到这个冷雨不断的秋天比以往更冷一些。季风与洋流带来的温暖潮湿曾经让这里的年平均温度高出一度,从七世纪起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但现在,它将与唐王朝的国运一样,慢慢进入一个寒冷期。甚至有地理历史学家认为正是气候变冷使得游牧民族向南方发展,促成了安禄山这场来势汹汹的叛乱。但李隆基来不及理会天气冷热这样的小事,寒冷的天气无法影响他的好心情。
&esp;&esp;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领十五万将士与奚、契丹[1]等少数民族联合,号称二十万众,从范阳起兵,反叛朝廷。所过州县,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叛军很快打到河南河北,向着唐帝国最重要的两座城市——长安、洛阳打来。朝廷派出十一万军队,没有守住东都洛阳,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之后,安禄山的军队又攻破朝廷二十万军队驻守的潼关。长安无险可守,暴露在叛军面前。后来被称作“唐玄宗”的当朝皇帝李隆基被迫仓皇离开长安,在逃跑的路上草草安排太子做天下兵马元帅,负责收复国土。没过多久,老皇帝干脆退位,将皇位让给了太子。
&esp;&esp;现在,新皇帝李亨不负众望,夺回了帝国的中枢,长安终于回到了李唐皇室的手上。老皇帝很欣慰,他以为他丢失在天宝十五载(756年)夏天的尊严也将一并重建。
&esp;&esp;他的这个儿子仁懦温暾。曾经,得宠的朝臣们揣摩圣意,以为他不爱太子,便总想着去欺负太子,讨好老皇帝。太子只能忍耐,三十多岁的时候便两鬓斑白。朝臣不知道,父亲爱孩子,各有不同的爱法。玄宗曾经问太子少傅苏瓌(同“瑰”),让他推荐做中书舍人的人选。中书舍人草拟诏书,是皇帝近臣,竞争残酷,大诗人李白奋力求了一辈子没能求得的位置。苏瓌回说,别人我不知道,我儿子苏颋(tg)可以。但朝野皆知,苏瓌嫌弃他这个儿子。传说苏颋不得父爱,常与仆夫杂役混在一起,夜里蜷在马厩吹起灶中火光读书。苏瓌偶尔见他,也是让苏颋青衣布襦跪在床下,露出脖子让爹用榎(jiǎ)楚[2]抽。后来玄宗见苏颋才藻纵横,词理典雅,草拟诏书、应制作诗,援笔立成。玄宗对苏颋喜爱非常,甚至亲自摘了花别在苏颋的头巾上,直到送他以紫微侍郎同平章事,做了宰相。
&esp;&esp;知子莫若父。严厉,也是一种教子有方。老皇帝甚至有一丝得意:现在,他这个懦弱的儿子终于在严厉的教育之下长成了栋梁。
&esp;&esp;老皇帝李隆基喜悦的心情没有维持太久。与捷报一同来的,还有一封信。信里说:您赶紧回到长安来,我把皇帝位置还给您,我还是做我的太子。他这个儿子现在是“天子”了。皇帝是天的儿子。他成为天子的前提,是这人间已经没有一个父亲挡在皇帝与天之间。他把父亲当作一个竞争对手,这封信,在试探老皇帝夺回皇位的决心。老皇帝的回信有一点儿出错,他这个仁懦温暾的儿子,必将报以他二十多年隐忍窝囊的太子生涯里向老皇帝学来的雷霆手段。
&esp;&esp;老皇帝夜不能寐。他早该明白,等天下太平,这一天就一定会来。
&esp;&esp;二
&esp;&esp;十五个月前,天宝十五载(756年)的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长安失去了最后的保护,帝国的政治中心岌岌可危。但攻破潼关太过容易,安禄山大军来不及集结向长安发动进攻,只能原地等待。这十天的等待给了玄宗逃跑的机会。六月十三日的清晨,老皇帝只带着高力士、杨贵妃、太子等少数几人悄悄从延秋门离开长安。天有微雨。
&esp;&esp;日出前的天色暧昧不明,似乎预兆老皇帝逃亡道路的狼狈艰辛。
&esp;&esp;那天中午,在咸阳望贤宫休息,官吏逃散,无人管理。皇亲国戚们饥肠辘辘,没有吃喝,杨国忠去已近四散逃离的街市上给老皇帝买了两只胡饼充饥。当地百姓知道皇帝逃难到此,都争着献上最好的饭食。没有餐具,皇子王孙用手捧着夹杂麦豆的糙米饭狼吞虎咽。供给饭食的父老指着老皇帝一通大骂:气他糊涂,恨他把报告安禄山有反心的人都杀了,人人自危,才落得今天这个地步。皇帝无言以对,只能喃喃点头:是朕的错。
&esp;&esp;自望贤宫西行四十五里,出逃的第二夜宿在金城县。县令早已逃跑,驿中无灯,漆黑的夜里辨不出文明与野蛮、贵与贱。皇帝、太子、宫女、太监,胡乱躺着,相互枕着睡了一晚。六月十四日,到了马嵬驿。在这个后来太过有名的驿站,发生了一场血腥、语焉不详因而充满疑点的变乱:跟随玄宗四十多年的禁军首领陈玄礼,忽然率军反叛,杀死杨国忠一家,逼迫杨贵妃自杀。玄宗不愿处死贵妃,说自己需要想一想。陈玄礼问他:群情激愤的将士们等得了吗?年过七十的老皇帝将全部重量压在手里的那根拐杖上,他与陈玄礼四十多年的情分也只为他争取到一声叹息的时间,老皇帝最后对高力士说:你去请贵妃自杀吧。
&esp;&esp;失去爱情的玄宗很快发现,这一天的艰难并没有在此结束。命高力士草草将杨贵妃葬下之后,玄宗的队伍继续启程西去。在整场变乱里都没有露脸的太子到此时还不见踪影。玄宗派人去催,只等来太子身边报信人:百姓挡路,拽着他的马,围着太子不让他走,誓要杀回长安去。太子说,他不跟您走了,他要带兵去夺回长安。
&esp;&esp;玄宗愕然:在他原先的计划中,太子会与他一起去成都,从小被太子养大的永王李璘下江南,与太子相善的颍王去西北灵武,与朝廷相互配合平乱。变故陡生,玄宗甚至来不及追究这一切是不是太子有意的策划。他在潼关损失了四十万唐军,此时能够仰仗的除了艰难调集的各地军队,还有在他五十年漫长统治里为天下树立的行事准则:忠诚和孝顺。安禄山享受他给的一切荣华富贵却起兵反叛,是不忠。他还拥有天下对法统的忠诚。作为皇帝丢失国都,他已经丢了李唐皇室的脸,此时追究太子不孝的行为,是打他自己的脸。
&esp;&esp;记下历史的人并不能如此细致地共情老皇帝的内心,他们只能把体察到的百感交集,放进老皇帝的一个动作中:老皇帝“仰天叹息”。最后他只说,这是天意啊。而后,命令高力士将太子的家眷衣物一并送回去,分给他两千军士。对太子说:你好好珍惜百姓的属望。西戎北狄,我对他们都不错,你好好利用。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