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1)

    宫人们低眉敛目,不敢再笑。

    在偏殿内等候的赵淩,拒绝了小宫女们翻花绳、踢毽子的邀请,跟她们玩:“一只□□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噗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噗通噗通跳下水。”

    “三只□□……”

    小宫女们应该没学过乘法表,数到三就有些困难,第四只□□直接难产。

    倒是很快有人接话:“四只□□四张嘴……”

    赵淩看过去,是两个小男孩儿,瞧着比他两个哥哥都高大壮实,但年纪应该差不太多。

    小孩子之间的友情总是莫名其妙,等清瑶过来叫他们一起去用膳的时候,三个小孩儿已经混熟了。

    “我有狸奴,很可爱哒~”等他再养一条狗,就猫狗双全。

    顾朻仰头:“我有马,父皇送我的。”

    哦,看来这位就是当今太子了。

    他还以为这位才是来的路上他家过气探花说的窦小国公,毕竟太子十岁,小国公六岁。

    没想到小国公长得挺着急的,比年长他四岁的太子还长得高出一点儿。

    三头身的赵淩,现在看谁都是仰视。

    高个子窦荣也仰头:“我也有。马儿威风!”

    赵淩觉得这俩孩子不可爱。

    他炫耀宠物,他们炫耀超跑,啧。

    这是同一个赛道吗?

    于是他说道:“狸奴可以抱着一起睡觉,暖烘烘的,会呼噜呼噜。”

    两位身份尊贵的小屁孩儿不服输:“马儿也能抱着一起睡觉!比狸奴暖和得多!”

    赵淩给他们鼓掌:“那好棒棒哦!”

    稳了。

    只要他们今天晚上敢把马儿拉上床,明天就逃不了一顿打,桀桀桀!

    还好这时候宫人来请他们一起过去陪太后用膳。

    赵淩的小饭桌上,摆着八道菜。

    蔬菜少不了白菜萝卜,还多了一道黄瓜,另外就是三种肉,一个点心,一道甜羹。

    身边的窦荣饭桌上菜色更多。

    窦荣看赵淩的菜比自己少那么多,问宫人:“怎么就给凌儿这么点菜?”

    他一开口,顾朻也看了过来,同样眼神疑惑。

    宫人解释:“赵四郎不爱吃腌菜,故而没上。”

    窦荣看着赵淩:“这么挑食,怪不得长得矮。”

    赵淩一听,顿时怒目而视。

    他才三岁!

    三岁他这个身高不算矮!很高了!

    你才矮!

    你全家都矮!

    可惜这话不能说。

    拼爹拼不过!

    可恶!过气探花就是不中用!

    连造反都看不到希望。

    不过他这一眼瞪过去,倒是发现顾朻和窦荣两个人身边虽说都站着人,但并没有给他们布菜,两人自己拿着碗筷吃饭。

    清瑶小声问赵淩:“四郎,要奴婢喂吗?”

    赵淩拒绝:“不用,我能自己吃饭。”

    清瑶不太放心,还是守在赵淩身边,见小人儿吃饭确实有模有样,虽然动作慢了一点,但不会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

    饭菜的味道还是不错的,至少不像赵家那样爱乱用调味料,偏向于清淡。

    赵淩送来的萝卜苗,也被做成了凉拌菜,放在王太后的饭桌上。

    用完早膳,顾朻和窦荣就要去上学。

    王太后发话:“朻朻、荣儿,带着淩儿一起去吧。”

    顾朻看了一眼赵淩:“是。”

    赵淩出了长乐宫,身边跟着的就从宫女变成了太监。

    上了马车,赵淩故作兴奋:“我们是去看马儿吗?”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此刻的赵淩就像是上辈子接到领导“重任”,还得表现兴高采烈内心p的打工人。

    顾朻和窦荣还看不出来班味,只觉得是他们多想了。

    一个三岁的小孩儿,能有什么坏心思?

    大人们就算教他坏心思,又能学得了多少?

    学不了一点。

    上课也学不了一点。

    赵淩现在一个连笔都握不住的小孩儿,蹭太子的课,听一堆远远超出自己学习进度的之乎者也,在文华殿了睡了一天。

    嗯,睡得很好。

    文华殿的炭火烧得比家里旺。

    放学了又被提溜到长乐宫里,被太后抱在身边说了会儿话。

    太后看着懵懂无知的小孩儿,觉得自己想多了。

    瞧,给他机会去和太子一起上课,又能学的了什么?

    淩儿和她的溯儿一样,都是没什么心眼的活泼可爱的孩童。

    可惜,她的溯儿没能长大。

    她拍拍小孩儿的后背,笑道:“淩儿以后跟在姑外祖母身边吧。”

    赵三岁给自己找了个班上,天天去宫里头哄太后开心,连狸奴抹布都带着一起进宫玩耍,混了个金项圈戴。

    他像是完全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每天开开心心。

    一天只用上四小时班,包早中两顿饭,专车接送,福利待遇比他爹还……那还是差了点,怎么可能不开心?

    文华殿他还去,不过和第一次去的时候不一样,这一次先生会专门照顾他的进度,和其他年纪小刚开始认字的皇子皇女一样学习启蒙知识。

    赵王氏看在眼里,待他就格外好一些。

    这天等他回家后,就亲自过来小院里。

    赵淩差点都给整不会了。

    他嫡母怎么会纡尊降贵来他这个小院?

    上次过来,还是因为赵辰闹出来的动静。

    哦,这次过来是上次事情的余震。

    赵王氏进门,先里里外外转了一圈,看小院虽然地方小,但是收拾得井井有条,连养着两只羊都没什么异味,觉得很满意,很自然地在小厅里坐下,对身边的许娘子示意。

    许娘子把手上的匣子放到赵淩眼前,打开,露出里面的一叠纸。

    赵淩假装看不懂,坐在椅子上,不敢晃脚,问:“娘?”

    赵王氏说道:“这是从你大哥奶娘家里查抄出来的东西。”

    赵淩假装好奇,拿起纸看:“是神马?”

    他现在就是认字,字也认得不多,对着几张蝇头小楷,找自己认识的字:“地……田……”

    赵王氏见他读得吃力,就把匣子里的纸拿过来,给他介绍:“喏,这是两份田契一份地契,都在城外南郊的淩水边。”提起淩水,她看向赵淩的眼神有些唏嘘,“你妈妈碧荷,当年就是在淩水那边庄子生下的你。”

    所以他的名字就很随便地叫赵淩了是吧?

    赵淩心里面吐槽,面上半点不显:“我知道庄子!羊羊就是庄子送来的。”

    赵王氏见他对自己亲生母亲没有半点反应,怔了怔,想想也是。

    赵淩出生就没了亲生母亲,自然对她比其他有母亲在的庶子女对她更亲近些。

    她想着,这样也好。

    她待赵淩更好一点,将来赵淩有了出息,也能成为赵辰和赵缙的助力。

    赵王氏给赵淩讲:“这两张田契是小湖村里的三亩良田、二十亩山地,这份地契是小湖村里的一座房子,有五间房,不过是土坯的。”

    说完,她把田契地契收好,把匣子重新递给赵淩,又叫了常大力和来福过来,让常娘子给他们讲了田契地契的情况。

    常娘子说道:“之前这些田产都是由张娘子娘家那边的兄弟打理,现在人已经赶跑了,托了村长代为打理。不过现在天寒地冻的,得明年找佃户。三亩良田,一年大概能收上来三百来斤粮食。山地不值钱,只能打些柴。那五间土坯房倒是得再思量,看是赁出去,还是留着。”

    张娘子就是赵辰的奶娘。

    京城居大不易。

    虽说是郊外村里的土坯房,也有人愿意租住,像是一些不是京城的读书人。

    外地来科考不第等着三年后再战的举子,春闱过后等着秋闱找个地方过夏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租得起城内的房子。

    这种京郊的农庄已经算还过得去的,更差一点的是远郊山里的道观和寺庙。

    除了这些读书人之外,还有一些京城的官吏。

    不是京城本地人士,外地来京为官的,其实很少能够租得起城内的房子。

    大部分普通官吏,其实都是租房子,很多还是在城里租个小房子,家里人都安排在郊外。

    类似赵骅这样的三品大员,倒是能租得起一个单独的院子,但通常都不大。

    赵淩没去过别人家,连菜价都不清楚,完全不清楚赵家的财力是比较出格的。

    他听赵王氏和常娘子这么说,只觉得不愧是赵辰,一个奶兄弟都能从他身上薅那么多东西。

    他就不一样了,他啥都没。

    哦,不对。

    托赵辰的福,他现在不仅有了房,还有了田地。

    “你们正好学着打理田产。”赵王氏说这个话的时候,心情已经很平静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