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1/1)

    熊总兵懒得看那群没出息的货,只和颜悦色对甘明兰道:

    “说到神仙掌,不知这个仙药能不能大量种植?蛤蟆瘟历来就有,若大家都知道能用神仙掌治这个病,那”

    “末将以为可以在火焰山的其它山沟沟里试着种种看,也不仅是种子,我瞧着把那些厚叶片埋进沙土里都能生根哩。”

    如此一来,就能把火焰山附近五无人耕种的山沟沟,全都利用起来。

    刚还在发酸的众人顿时来了精神:

    “不说要把这仙药卖个什么天价,就是想让关内的那些百姓知道这味药来自咱关西!”

    “对呀!还有先锋营搞回来的那些雪莲!这两味药只要放出风去,且等着吧!那些个名医还不得一股脑往关西来?”

    当兵的,太知道好大夫的用途了。

    如今勉强凑了一百来个医者。

    多吗?

    关西九卫加起来七八十万人口!

    这么点大夫够干甚?

    熊总兵刚松下来的眉头,又皱成了川字。

    他这才当了半年的家,就愁白了三分之一的头发。

    天天为口粮发愁。

    “愁人,真愁人!再多的羊都不够十几万人吃几个月的,本以为三个月就能将新城建起来,看看现在的进度,下个月月底能把城墙夯起来就不错了!”

    慢吗?

    其实人家这帮人的活儿,干得还真不算慢!

    谁让您要求把新城的墙,夯得和关口一样高哩!

    但熊总兵也有他的顾虑:

    “倒不是怕耽搁了开采石炭,但凡那城墙建起来咱就想怎么采就怎么采!可是,以现在的速度,这座新城完全建好,估计得要大半年以上了,咱把这群移民哄来关的是啥?”

    图啥?自然图的是屯田。

    但现在那工地上最笨的壮劳力,一个月都能挣上九钱银子,谁还乐意去垦荒种地啊!

    不垦荒,几十万人的主食从哪里来?

    假若一个月后,喀什葛尔汗国的那些个赎金、赔粮能送来,那倒是还能缓解几个月。

    若对方矢口不认这笔帐,那他们又当如何?

    更何况,工期越长,需要的工钱就越多。

    人家移民的家属就是预支工钱来吃喝用了,那才几个钱?

    工程开支和明年驻军的军饷,哪哪儿都要钱。

    从忠顺王处得来的金矿,显然是无法同时满足这两个大

    窟窿的。

    而现在四处疫病泛滥,将石炭卖出去的计划也只能暂时搁浅。

    可不就忧愁了么?

    就有一个从五品的将军嚷着:“要是胡人敢毁约?咱就带着兄弟们去莎车过年!”

    熊总兵捂着隐隐上火的腮帮子,瞪着不省心的下属:

    “说得轻松,带着大军打去莎车?几千里地,不跑上一个多月还到不了人家那地界,寒冬腊月的天气对骑兵和战马都是一重考验。

    别看咱把胡人的主力军给消灭了,但人家那些个大小首领谁家没个几百上千的奴隶?马背上的民族,男子会走路就会骑马,骑射功夫还真是不能小瞧的。

    不说其它,你从委鲁母打到莎车要经过多少城池?消息一路传回去,人家就只需在那有可能去的路上撒上铁钉子,几尺厚的雪一落,去多少折多少。”

    陷马阵,要是陷了鞑靼和胡人的马就是皆大欢喜。

    但要落在自家人的头上,谁能乐意?

    从五品的将军也是靠自己的军功升职上来的,他还能不知道冬日长途远征的凶险?

    这不是眼馋么?

    上回和胡人交战,就留了三万人驻守在各卫所。

    他也是留守的将军之一。

    自古以来战场上的规矩就是,谁抢到的战利品归谁所有。

    总指挥和大小将领的那一份自然少不得。

    故而,这位将军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熟悉的兄弟们,一个个都发了财,是真的眼红啊。

    所以他对向胡人主动出兵异常的热情。

    在他想来,胡人首领的私兵再厉害也不会比精锐强,只要有先锋营打头阵,他们就能跟在后头捡便宜。

    目前已知的西域最强国,它的王城该有多金碧辉煌?

    童工

    甘明兰觉得自己眼下的职级已经相当打眼了。

    熊总兵要给她请功这事她推辞半晌也没用。

    事情早晚得传回边城去。

    且受着吧。

    但她向来是做事高调,做人低调。

    别以为只有女人才会有嫉妒心。

    女人大多都会把情绪带在脸上。

    男人则不同。

    当面一套,背后又是另一套。

    之后,她就以要安顿新上任的新兵和其军属为借口,想请假休息一个月。

    于此同时,还要求把一百户军属的军田与她府上划到一块。

    人家甘将军有仗冲在最前面,还安顿好了几十万移民且揽下了疫区救援的相关事务。

    平日完全不掺和军营的那些个人权事务。

    谁能不喜欢这样的下属?

    熊总兵很痛快的答应了:“军田的事都是小事,甭说一个月,某给甘将军三个月的长假!”

    三个月啊?

    那我可太乐意了!

    说休息就休息。

    欢欢喜喜转身往家去。

    谁耐烦掺和那点子军权?

    闲下来训练训练亲兵,再陪陪孩子,不香吗?

    也不知道,好大儿最近有没有作妖,九个多月的闺女会不会说话和走路

    “唉哟,你可算回来了!孩子真是越大越不好管!康儿和亲家侄子最近又加了任务。

    这些天因为疫病不让肥仔这臭小子出府,他差点就爬上了房顶去揭瓦。

    你闺女那爆脾气也不知道随了谁?一个不如意,她就拍桌子嗷嗷叫。学话?照理现在是能喊爹娘的,但怎么教人家都不愿意开口。

    人家那两条小短腿可有力气了,还没学会走几天呢就想跟着她哥跑!结果我一个错眼,她还没跑几步就摔了一个大跟头!

    然后她就再也不愿意学走路了,上哪儿都是用爬的,还爬得嗖嗖快,一天要脏好身衣裳”

    刚回家屁股都还没坐热,罗氏就开始告状。

    她之前一直觉得自己还挺年轻的。

    但现在看顾两个孩子觉得费老劲儿了。

    尤其是在儿子和儿媳妇都不在家的时候。

    甘明兰颠了颠怀里和她大眼对大眼的闺女,笑着安慰婆婆:

    “娘,这回我不就是出去给咱家张罗下人了么?本想在那些移民里买人的,熊总兵催了我好几回让我把亲兵的名额配齐。

    这不,我就从边城走路来瓜州卫的小子里,选了一百个半大小子给我当差。

    一百亲兵后面跟着的就是一百军户。

    半大小子们在没有学到真本事之前,是不会带他们上战场的。

    屯田也是明年的事,大部分军户的日子委实过得苦。我就想着,让他们来咱们府上当差养家糊口。

    因着亲兵这一层关系,咱也不用和人签死契,先签上一年的活契,好用的,一年后再与他们续约。

    您看这样安排行不行?

    外院由朱管事张罗,他管着门房、马房、账房一共有六个小厮和两个车夫。

    内院呢,有五个婆子。

    她们有擅厨的、擅针线的,亦或是整理洒扫的,您回头看看谁比较合您的眼缘就挑一个来做内管事,平时就在您跟前伺候着。

    小丫头我只挑了六个,年岁都在十岁左右,您挑两个留在您房里,剩下的让她们且带着圆圆玩”

    罗氏能说啥?

    让她挑一个婆子和两个丫头专门来伺候她,还能有啥意见?

    也不对。

    她的意见是:“人太多了!”

    这将军府主子才五人呢。

    “多吗?八百多口人里也就这二十人得了差事,人家巴不得全到咱府上来伺候呢。他们家里的小子今后的前程全指着我,忠心自不必说。”

    罗氏一想到儿媳妇今后要养这么多人,心里就沉甸甸的。

    看出她的焦虑,甘明兰赶紧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您还不知道我的呀,不怕手里人多就怕人手不够用的!明年咱就把这一百户人的军田划在一块儿,在哈密卫也搞一个牧场,到了明年这个时候就把养大的肥羊和牛贩回边城去卖。甘味鲜一年得吃几千只羊的吧?王爷还想让我爹娘去怀庆府开分店呢。”

    那感情好!有甘味鲜兜底。

    而且牧场里确实需要大量干活的人手。

    这里的胡羊是个什么价,边城和怀庆府的又是什么价,罗氏心里门清。

    想到这些,她又松快了起来。

    就这么的。

    当朱管家带着一干婆子丫头小厮来给罗氏见礼时,她还摆出了老夫人的架势。

    一人赏了一百文!

    一百文,二十人就放了二两银。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