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1/1)

    “啥?吃住都管,一个月还能挣一两?那一年下来岂不是有十二两?”

    “对,我们关西明年要修两座边贸城,建完城池还要修十个卫所之间的驰道,就这些工程,二三十万人没个两三年时间都干不完。”

    年轻表弟听得双眼发直,口中喃喃:

    “如此三年,就能攒下来三十六两,再加上田地里高产的麦子,发财了,要发财了。”

    望乡村老移民撇嘴道:

    “这点银子才哪儿到哪儿?在我们甘露川的十个移民村,谁家一年没挣到七八十两银,都会被邻居瞧不起的!”

    “嘶”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才四十亩的地就能让农人富裕成这般模样!

    可这个亲外孙,也没必要用谎言骗他们这种身无分文的穷亲戚。

    叔外祖又问:

    “你表弟他们要是跟你去关西,能给安排在你们那个什么望乡村么?有你这个地头蛇表哥领路,我们也能放心些。”

    望乡村老移民摇头:

    “我们卫所的大将军是关西第一能耐人,前不久又啃下了胡人一大块河谷草场。计划明年给这个新地盘送五万户移民去垦荒!

    外叔祖莫要担心,伊里河谷的土地是关西十卫中最好的地盘,地势很平坦,水源很充足。

    即将新建的边贸城就是河谷西出口,白天表弟去城里搬砖,晚上就能回移民村里歇息。

    等到伊里边贸城的买卖做起来,就会有很多西域的胡人和番商们来伊里河谷经商”

    劳动力涌入

    就说这样的现身说法,能扛得住的有几人?

    反正年轻人是,人均心动。

    心动之后就是行动。

    一千多个老移民齐发力,其中业绩最差(老家人少)的一个,都拐到了一百多个壮劳力。

    每个壮劳力的身后都有一个家。

    关西的移民政策就是,欢迎举家投亲!

    望乡村这种巨富村出来的老移民,不仅搞定了外祖村、岳丈村、甚至几个连襟村的村民,都求着他带飞。

    这一波介绍费,赚麻了!

    据统计,一千多个老移民,平均每人带走了四百人!!!

    通常情况下,开路引都不用惊动县太爷。

    只需花一些小钱,有正当投亲的理由,还是很容易办理的。

    结果就是,去年冬天修水渠的劳役一发布,最后服役人数对不上。

    一个中等县的县太爷惊悚的发现。

    他的治下,有五个村,家中壮劳力们都带着媳妇儿孩子投亲去了!

    县太爷大怒!

    好你个关西,墙角都挖到三千里的关内来了。

    如乾武帝猜测的那般。

    一份份弹劾折子,如雪花般飞入商都。

    可是。

    地方官们除了抗议,再抗议,无可奈何。

    因为这些百姓最晚的,都走了两个多月!

    追,是不可能追回来的!

    拦,也拦不住!

    新上任的兵部尚书熊真,以一己之力,扛下了言官们的口诛笔伐。

    熊尚书:骂一骂又不会掉块肉,咬死都要称,这个政策是他当一把手的时候制定的。

    大不了就罚俸呗!

    反正他又不靠这点微薄的俸禄养家!

    乾武帝懒得稀泥,直接把关西军事学堂的招生计划丢了出来。

    这下好了。

    文武百官谁家没几个纨绔子弟?

    去新式的军事学堂封闭学习四年?

    有人帮管教孩子,还教搞火器?甭说免费,就是一年学费一千两,他们都乐意送败家孩子去关西!

    那这忠勇侯和甘大将军,还要不要继续攻击?

    罢了,罢了。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求上门!

    朝廷接下来,就为军事学堂给商都的一千个学生名额,开始了一轮新的口水大战

    关西不以任何人的愤怒而停止发展的脚步。

    正月之后,就有大批移民蜂蛹至瓜州卫。

    有老移民们给这些新移民们做介绍和铺垫,倒没出现两眼一抹黑的情况。

    尤其是新来的移民们。

    在看见瓜州卫大厅中,摆放的实景微观沙盘图后,伊里河谷这一大片绿洲和其它卫所的沙漠地带一对比,俨然成了香饽饽。

    委鲁母,属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委鲁母现在是个三千卫的小卫所,也有了驻军。

    去年有了移民计划后,就给两万户新移民们规划出了上百个移民新村,还给建起了新居所。

    统一土木结构的院子,面积都一样,有百十来个平方。

    院内有正房厢房各三间,有暖炕,有围墙。

    院子一个挨一个,整齐有序。

    新移民们可拎包入住,前三年免费。

    老移民们回老家吹得再好,都不如眼见为实!

    新移民们是有眼睛。

    还没到移民村就感觉到了关西的不同。

    就比如他们眼中的瓜州卫。

    这个卫所虽然只有县城大小,但其街道比他们路过的任何一个城池还要热闹。

    马车、驼车、骡车,比比皆是。

    商铺里的商品更是琳琅满目。

    不仅关内常见的,这里都有得卖,还平添了很多关西特色的吃食,与一些本地异族饰品。

    商贩们的叫卖声带着五湖四海的口音,听起来格外有韵味。

    很多新移民活了十几二十多年,都没见过这样的繁华热闹!

    眼珠子都不够用了!

    这段时间的关西,确实很热闹。

    春耕前,登记在册的新移民就超过了四十万人。

    这里面,十六到三十五岁之间的壮劳力就占了二十五万。

    由此可见,大部分都是奔着挣钱来的。

    纯纯的劳动力!

    甘明兰在开年的新移民工作安排上,就一个态度:

    “一定要把这些珍贵的劳动力留下来!卫所要想尽办法帮他们尽快安家,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

    委鲁母和伊里河谷的工程,紧着这些新移民先录用。

    本将军对这两个工地有三个要求:

    第一,是施工安全!

    责任到每一个小工长、大工长,出现事故,从头撸到底。

    第二,是工地上的伙食要硬!

    他们干的不是苦力活儿就是技术活儿,一日三餐,主食一定要管饱,菜要管够!每隔三天要给他们做一餐肉。

    用不着杀羊宰牛!甘露川的养猪场、鸡鸭鹅舍会在这两个工地附近开始分场,肉和蛋直供两工地。

    第三个要求,是工钱的结算方式给予最大的方便。

    允许没有带钱且生活困难的移民,提前预支三个月的工钱安家!之后如果有需要,可以灵活调整为周结工钱。

    本将军希望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两个边贸城最好在今年的落雪前完工!

    各卫所的砖瓦窑,一定要紧着这两处工程先。

    还有,对这些新来的移民家属们也要重视。

    以村为单位,十个村为一镇。每镇给配一个学堂、一个医馆和几间商铺、肉铺等。

    咱主打一个,便民!让工地上的劳动力们没有后顾之忧”

    众将领齐齐拱手:“领命!”

    在军民一体化管理的关西,指令下达后,就是开干。

    干错了,可以重新再来。

    反正是在干的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经验。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关西不是三年前的关西。

    有足够养活这四十多万移民的粮食,还有给二十几万移民劳动力支付的工钱。

    等到新移民们进移民村一看。

    呵!

    家家户户都能分一个独门独院?!

    五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孩子们,竟然还能有免费的学上!

    刺激大发了!

    这些壮劳力们就怕自己不努力,活儿干得不好,被人撵回了老家去。

    回老家?

    那是万万不能的!

    一顿六个馍两个菜,三天能吃一

    回肉的好日子,回老家上哪儿找去!

    关键是,工钱是他们从未见过的高,还给预支!

    这一激动,活儿干得又快又好!

    比起前后耗时小两年的哈密新城的承建。

    伊里河谷和委鲁母,两个边贸城的建设速度,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福宝

    两座边贸城,是赶在今年春小麦秋收前完工的。

    而此时甘明兰肚子里揣着的这个瓜,也熟透了。

    她现在低着头都看不到自己的脚尖。

    白天,尤其是吃过早饭后。

    小老四就特别喜欢在她的肚子里面,伸腿儿、伸胳膊。

    她这一胎养得格外好。

    镇西大将军府上的伙食自不用说。

    有黄老御医这个妇科圣手坐镇,荤素搭配得比后世的孕妇餐还要精心数倍。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