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56(3/5)

    陶渊明微微一笑:“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事实上,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象刘裕这样的人,自古至今也没几个,反而是我们看不上的庾悦这样的人,靠了家世和贵族的名头,一次次地可以组织起自己的私兵家军,就象我这样的人,都不得不暂时与之合作,借着他的势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对于穆之兄你来说,也同样如此,高门世家是不会用你的,因为你的才华对他们形成了实质性的威胁,影响到他们的子侄的前程,所以谢安明知你有才,却是对你防备,多年来不把你招入他的幕府,反而是看上了刘裕这样没有文才的武夫,认为这样的人容易控制,结果证明,他错利害了!”

    刘穆之咬了咬牙:“可是我现在用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

    陶渊明冷冷地说道:“是的,他们都错了,你是对的,所以你更要防有人走你的这条路,要防有你这样才华的人,挡了你后代子孙的路。你现在嘴上说着人人平等,天下大同,实际上也是要为你刘家的后代打拼,刘裕是真的不管不顾子孙后代,但你穆之兄却是早早地有了儿女,现在你的公子也是袭爵入仕,当了著作郎,这也证明,你和刘裕并不是本质上是一路人,他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真的不要儿子,可你没这么疯狂。”

    刘穆之摇了摇头:“这不代表我不认同他的理想,我是在投军报国前就有了儿子了,而且我不是一直从军打仗,大部分的时间也只是在幕府中做行政事务,不象寄奴那样常在战场。现在,寄奴也有了他的孩子,以后也会继承他的大业。”

    “要想着子孙继承自己的事业,靠防着,压着别人的出头机会,是不可能的,这是无数的事实和长久的历史早就证明过的事,只有让自己的子孙有充分的锻炼,逼着他们去拼,去提高自己,这才有竞争胜过别人的可能,反之,只能象以前的世家高门一样,给厉害的后起之秀胜过,淘汰!”

    说到这里,刘穆之冷笑道:“就象渊明你自己,自幼苦读,学富五车,但你的几个儿子,就没有继承你的这种奋斗的精神,你当官之后让他们起码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但他们可没学到你的本事,就算我把荆州刺史给你,你敢确定你的儿子们守得住这份基业?”

    陶渊明摸着自己的山羊胡子,平静地说道:“那就是看他们的造化了,我不能活我儿子那么久的寿命,所以能留给他们的,只有爵位,官职这些东西,这就是我必须要维护世家天下,承认士族统治的原因,都象刘裕那么搞,就算不是死后儿子就得当农民,那起码爵位缩水,官职贬值,就象我先祖侃公一样,身前是荆州刺史,死后儿子连个郡守,甚至是县令也没有,穆之啊,难道这就是我们奋斗一生,想要的结果吗?”

    高贵血统草民身

    刘穆之的嘴角轻轻地勾了勾,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作为父亲,祖父,能给他们留下的,应该是一身的才华和本事,而不是表面上的官职,爵位,就象渊明你,从你先祖侃公开始,近百年时间没有给你留下什么高级的爵位,或者是起步能当官的这种好处,但你靠了陶氏的家学,练就了一身的才华,不也能重振陶家吗?如果你能一心报国效力,将来不愁不能名垂青史,为何又要处处与我们为敌呢?”

    陶渊明哈哈一笑:“更改祖制,妄想着变化这世上几千年来的天道和秩序,你以为名垂青史的会是你们吗?我陶渊明再怎么,也是捍卫这盘上早就存在的秩序和准则,维护我们士族的立场,怎么就不能青史留名了?就算我被你们所杀,那也会给看成是忠臣义士,舍身取义呢。”

    刘穆之冷笑道:“靠着垄断知识来维持自己的特权和利益,渊明,你们是注定要失败的,这种事情以前不是没有人做过,春秋时,包括以前的那些个统治贵族,他们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地统治和奴役其他的民众,甚至分出了国人和野人这些集团,不允许野人从军,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的权力,因为,只要不让平民百姓当兵,那军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就可以镇压一切敢于挑战他们的百姓。”

    陶渊明的眉头微微地锁了起来,一言不发,显然,这些话也引起了他的思考,这一次,是涉及了他以前不想面对的一些知识盲区。

    刘穆之看到陶渊明的模样,继续说道:“可是,正如你所说的,好逸恶劳,贪生怕死是人的天性,父祖辈靠着打仗杀人而打下来的江山,后世子孙未必愿意同样地流血牺牲地去守护,无论是春秋先秦,还是现在的大晋,都是一样,到了三代,四代的子孙时,很少有人愿意再去从军打仗了。这必然会让军权旁落!”

    陶渊明沉声道:“这个问题不是无法解决,可以让庶子,分支们去学兵法,去从军,这样嫡流主支如果不成器,那会有庶子分支们夺权上位,你我不都是这样的情况吗,我们并非自己家族的嫡子正宗,但作为旁支,只要抓住机会,自己有本事,也可以逆袭上位的。”

    刘穆之哈哈一笑:“是啊,你说得有道理,可问题是我们这种早就出了五服不知道多少代的支流,庶子,还能给认定为世家,士族吗?恐怕在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眼中,我们早就是寒人,甚至是草根了吧。就象刘裕,他祖上还是楚元王刘交呢,也是累世的士族身份,但谁会把他看成是汉室宗亲呢?”

    陶渊明有眼中光芒闪闪,再次无言以对。

    刘穆之叹了口气:“其实,自古以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真正的百姓或者是奴隶,早就因为累世贫苦,找不到老婆,自然也没有子嗣流传下来了,而只有曾经的贵族,当权者们,靠了自己的权势富贵,能多娶妻妾,才能让子孙分枝散叶,越来越大,你总是强调血统,其实,你看不上的那些平民百姓,很可能血统会比你更高贵。”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