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56(5/5)
说到这里,陶渊明收起了笑容:“但我知道,你们是不会把荆州真的给庾悦的,这地方太过重要,如果落在不可靠的人手中,那随时可以起兵割据一方,甚至是进图扬州,刘道规才是刘裕心目中的荆州刺史,只不过,这回他受了重伤,连小命恐怕都不保,这个刺史,也是当不下去了。”
刘穆之冷冷地说道:“渊明,你又没亲眼看到道规的伤势,也没赶上这次的战斗,你哪来的消息说是道规就不行了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道规中箭落马的时候,罗龙生他们可是跟他一起在战场上搏杀的,这个消息虽然经过了封锁,但瞒不过这些在战场上的人,如果道规已经死了,那在这个时候必然会发丧,同时更换新的刺史,如果道规能理事,现在哪怕是强撑着也会出来做做样子,以安人心,所以,我断定刘道规既没有死,也没有治愈,徐道覆的这一箭,恐怕能让他永远变成司马德宗那样的了。”
刘穆之沉声道:“这就不用你费心了,道规吉人自有天相,而且我已经看过他的病情,稍加调养,就能恢复,不过,这荆州刺史之职,我们是想另交他人的,道规立了大功,应该升职回京接任其他要职了,这荆州刺史之位,是论功行赏,赐给有功之臣的。”
陶渊明微微一笑:“那这个有功之臣,是庾悦,还是鲁宗之,还是刘毅呢?”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这三个都不合适,人选的话我想寄奴和妙音会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也最能让各方平衡的,庾悦本人才能不足以控制战后的荆州,更处理不了西征谯蜀和震慑雍州鲁宗之这两件事,即使你肯帮他,庾悦也做不到。所以,我们最多给庾悦豫州或者是江州的刺史之位,你可以帮他挑选一个。”
陶渊明轻轻地“哦”了一声:“这么说,你首先是不反对罗龙生来代掌庾悦的军队了?也不会再以什么私通敌国的罪名再次抓我,可以允许我去庾悦的军府中当参军或者是长史了?”
刘穆之平静地说道:“既然我同意跟你谈判,作交易,那就肯定会作出些让步,现在战事还在继续,凡事以和为贵,哪怕你是天道盟的人,这回我也可以放过你一次,就象我之前说过的那样,和黑手乾坤都能和解,跟天道盟也不是没有共存的可能,前提是他们得放弃祸乱天下,与我们为敌的这一套。”
陶渊明淡然道:“我和天道盟没有任何关系,你跟我说这个没有用,但如果你们肯给庾悦一个大州,让世家和士族有复兴的机会,那我求之不得!”
夺取益州大交易
刘穆之摇了摇头:“恐怕这不太合适了,如果给庾悦一个大州,我这里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庾悦没什么本事,就算给他一个大州,作为交易的前提,让他庾家肯带头征丁交税,组建私军,这样其他的家族能纷纷跟进,我们大晋可以早点从战争的惨状中恢复过来,比起给的这一个迟早能收回的大州刺史,这可是非常有利的交易。”
“但是,要是这个大州实际上落到了你陶公的手中,那就完全是两回事了,尤其是荆州,要是交到你的手中,那恐怕会成为第二个桓氏,割据自立,不服王化,甚至是与朝廷对抗,起兵作乱呢。”
“我不能冒这样的风险,陶公,给你的官职,只能是中央的那些不涉及实权的官位,品阶可以高,高到你足以恢复你祖先侃公大人的荣誉的地步。但是,要想实际控制某个大州,我劝你别想了。”
陶渊明的眉头一皱:“那么,如果我退而求其次,不要一个象荆州,豫州这样的大州,而是要一个偏远的边州,比如广州,益州之类的,你们是否能同意呢?”
刘穆之轻轻地“哦”了一声:“这些边远州郡,气候不好,毒虫丛生,人烟稀少,又没有什么税收可捞,就是世家子弟也不愿意前往的,你去这些地方,图什么呢?”
陶渊明哈哈一笑:“越是没人想去的地方,不就越是没有什么人去争去抢吗,那我也许就能和交州的杜氏一样,在那里呆上好几代呢。象荆州这样的地方,给人看成大肥肉,人人想来争夺,最后子孙一旦不成器,就难以守住先人的基业了,反而不好。”
“何况,在这些大州,我可以劝课农桑,帮着当地人来改善生活,想我陶氏先祖,也不过是荆州大山之中的蛮夷部落,但是汉人来了以后,带来了先进,发达的文化,让我祖先也心慕汉化,走出了大山,才有了我们陶氏一族,我想,我书中的桃花源,不可能存续千秋万代,如果遇到了更强的,更先进的文化,那就应该去接受这些。”
“而那些在岭南或者是巴蜀南中,这些穷山恶水之地的人们,形同野兽,还未开化,是需要有人拿现在的文明,去教化他们的,让他们能活得象一个人。我陶渊明早已经名扬天下,但你们只会以为我是一个大诗人,大名士,却不知道我实际的治世之才。给我一个偏远之州,我敢保证,十年之内,能让这些地方涣然一新,让这里的人,都知书答礼。”
刘穆之微微一笑:“然后让这些地方的百姓,只知有你陶公,有你陶氏,不知有大晋朝廷,不知有刘裕,是吧。”
陶渊明淡然道:“这种边境之地,割据自立,世代袭官的家族可不要太多啊,宁州的爨氏,交州的杜氏,不都是如此吗?大晋可以容得下他们,就不能容得下我陶渊明么?这些地方,远隔都城万里,向来也不怎么缴纳税赋的,只不过名义上属于大晋而已,大晋还要派兵去弹压,向来是个亏本的事情,不如给我,我也不可能据这些地盘而公然反叛,只不过是让我陶氏能有个安身立命之处,这并不过份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