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1)

    死在了九洲清晏。

    而且是在他提出‘改土归流’之后,他一死,‘改土归流’之策就流产了,乾隆也不搞了,他倒是活得挺久。

    看样子那些土司放过他了。

    顾七七可不信什么巧合。

    像八爷、十四爷这种人,心硬的狠,意志坚定,没有什么信仰,很难驯服、感化。

    完全和百姓站在了对立面,全是一己私利,对汉人没有什么同情心,于国于民没有一点好处,相反还是很多政策的绊脚石,死的不冤。

    顾七七也不知道今生四爷会怎么处理这些人。

    反正要她选:左右为难。

    留着没用还碍事,杀吧,名声不好听。

    圈禁吧也不老实,看二爷就知道了,哪个甘心,不到最后一秒都不放弃。

    多么执着、多么美好的品质,用错地方了。

    不管了,她脑子不够用,想不明白。

    不过顾七七倒觉得九爷说精不精,说傻不傻。

    八爷亲娘死了,本身就一个儿子,不说光棍一条吧,也差不离。

    你说你自己儿女一大堆,亲娘还住在紫禁城里当人质呢,心咋就那么大,就算你有情有义,不是该为自己亲儿子、亲娘考虑吗?

    这么一条道跑到黑,就算覆水难收停不下来,你倒是自己死呗。

    牵连一大堆人,连自己亲娘、亲哥、亲儿女都不在意,算什么仗义。

    想你八哥当皇帝不容易,自己想死给至亲之人留一条退路还不容易吗?

    算了,不关她事。

    顾七七是见过宜妃的,风风火火爽爽利利的满州姑奶奶,眼睛里都没光了。

    这落差,她一个外人看得都不免心酸。

    儿女都是债。

    时间就这么匆匆过了,整体是好的。

    顾七七收获很大。

    小包子很快就满三岁了,顾七七当初给汤圆走的路又走了一遍,也开始了基础启蒙。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妃病逝。

    四爷也按妃位之礼将其下葬。

    今生由于顾七七的出现,四爷并不宠爱年妃,年妃也没有怀过孩子。

    所以年羹尧并没有如历史记载的那般骄横无礼,当然也没有得到四爷的特别重用。

    也不知道算好算坏,反正目前看,四爷没想过要杀年羹尧。

    至于年妃也不知道幸或不幸,是干脆没生孩子好,还是生一个死一个好。

    唉!

    都不容易。

    她也不容易,孩子一个一个的生,往年给四爷准备生日礼物就够不容易了。

    如今倒好,每隔几年画画时就要加入一个人,可累死她了。

    好在只要钱到位,民间能工巧匠都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什么新鲜玩意都有。

    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消息,都想到京城试试水。

    人群基数大了,自然有成功的。

    封爵的倒没有,受到嘉奖的倒不少。

    但凡采用的,报纸上都头版刊登,奖金也发了,工匠们都沸腾了,皇上没骗他们。

    四爷挑选了不少人才,投入到了各种项目之中,各行各业一片欣欣向荣。

    可此时,四爷却准备开始对外用兵了。

    他是真想自己的历史评分增高些,排名再往前靠靠。

    这样的话,补足武功方面的短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知道四爷如何考量的?

    最后还是派了岳钟祺为主帅。

    热武器、粮草等补给物资都早早准备充足。

    之前也大练兵过,各种战术都演习过,协同作战能力都不错。

    而且这个时候的八旗比清末那会可强太多了,战斗力还可以。

    八爷、九爷、十四爷全都圈禁中,性命倒是无忧。

    原太子,现在叫二爷吧,还有大爷也都在圈禁中。

    顾七七教了小包子后非常惊喜,这孩子竟然长了一颗理科脑袋,极聪明,顾七七爱极了。

    花了大量时间培养他,汤圆都吃醋了。

    “儿子小时候额娘都没花这么多时间教导我?”小嘴撅的能挂个油壶。

    顾七七点了点他的脑袋:“这话你说的亏不亏心,额娘那是不教吗?你爱学吗?”

    汤圆看了一眼小包子的作业题目,撇了撇嘴不吭声了。

    说实话这种爱不要也罢。

    糖糕跟听不见似的,在那儿自己画画,画的可好了,顾七七教完基础就不管了,让他自己发挥,倒是省心。

    晚饭后,两人难得的坐在摇椅上聊聊天。

    平时太忙,白天孩子都在身边,两人想说点悄悄话都得避着。

    四爷问的随意:“朕好像从未听你提起过允祹?”

    听到这个名字,顾七七难得神秘一笑。

    【作者才发现本书已进入潜力佳作推荐榜,因为宝宝们的支持,才有如今的好成绩,深爱你们!叩谢!】

    清穿四爷的格格(39)

    “正史上雍正时期不受爷待见,倒是乾隆对他十分器重,活到七十八岁,在你们兄弟中他算长寿的。”

    四爷听到十二弟竟有如此长的寿命,快酸成柠檬精了。

    顾七七就知道,谈到寿命四爷就会特别沉默。

    也不在意,而是接着说:“反而关于他的野史挺多的,大体意思就是他早早的站队乾隆惹您不满。

    还有,他的主要事业就是管理礼部,宗人府,主持重大典礼。

    包括爷的丧事都是他办的,据说办的挺好,反正爱新觉罗家的丧葬事宜都归他管,送走了不少人。”

    这是实话。

    就连乾隆的皇后:富察氏都是被他送走的。

    乾隆见了都害怕,肯定担心过他也被十二叔送走。

    “不过也说不上幸不幸福,他的独子弘昆会在二十几年后病逝,弘历就将他的儿子过继了一个过去承爵。”

    见四爷不吭声,顾七七总结性的说了历史对胤祹的评价:“不涉党争、四朝元老。”

    四爷听的波澜不惊。

    顾七七却饶有兴致的挑逗四爷的好奇心:“还有一个人可以说一下,就是他的亲生母亲万琉哈氏,你猜猜她活到了多少岁?”

    四爷一听顾七七这么问,想来岁数不小,就大胆的猜了一下:“九十?”

    “九十七!没想到吧?定妃虽然不算受宠,可人家寿命长,就赢过了所有人,铁一般的事实又印证了老祖宗的话。”

    “什么话?”四爷好奇顺口问。

    “该吃吃该喝喝,凡事别往心里搁,干不过对手就熬死她。”

    万琉哈氏跟乌雅太后是同一批伺候康熙的。

    酒瓶子太后跟坐火箭似的蹭蹭升级时,定嫔万琉哈氏却不受宠爱。

    这强烈的对比,一般女人肯定得抑郁。

    可转头看看乌雅太后都成太后了,又如何?

    如今还不知道搁哪儿凉快地儿长眠呢?

    再看看人家,统统把你们送走。

    这么说来,允裪也算子承母业,虽然方式上另类了点儿。

    但结果一样。

    统统送走……

    四爷听的心塞,跟堵了一团棉花似的,闷闷的。

    昏黄中,四爷也翻了个白眼:“这是内涵朕小心眼儿吗?”

    “我的意思是心大的人,没心没肺少操心,都能长命。”

    拼的就是个心态。

    四爷也明白,跟着叹了一口气,短寿的标签算是悬在他头顶上了。

    顾七七又说了关于‘改土归流’的政策和猜想。

    若是之前,四爷早就弹起来摔东西了,这回没太激动,就是眯了眯眼睛。

    上了床,也不说话,闭着眼睛就睡了。

    真睡假睡不知道,反正顾七七放下心事,转头就睡了。

    四爷听到均匀的呼吸声,复又睁开了眼睛,轻叹一口气,这位应该也会活的比他久。

    自打登基,四爷对贪官之类的一直采取软刀子政策。

    因为他想攘外,就得先把西南、西北全部安顿好再说。

    可是一查到那些大贪官他就忍不住生气,即使杀了一批也还是生气,因为他知道还有更多的贪官。

    这天,在早朝上又杀了一个三品大员,气哼哼的到了翊坤宫喝了一大口茶,才算平静一些。

    转头就问顾七七:“是不是雍正朝的贪官特别多?”

    顾七七却笑了:“不是,相反应该算少的。”

    “杀不尽的,没查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呢?”四爷有些无奈。

    “为什么要杀尽?新提拔上来的官员就保证不会成为贪官吗?”

    不等四爷思考,顾七七就谈了自己的理解。

    “千里当官只为财,多数人寒窗苦读可不是为百姓请命的。他们是为了自己出人头地,荣华富贵、族谱单开一页的。

    指望他们品德高尚不贪污,还不如从制度上约束。我只知道李卫是个清官,因为他家有钱,没必要贪污。

    再不然像包拯一样,你知道人家一年俸禄有多少吗?换算成现在加上各种补贴至少一万八千两。”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