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1)
“那你给起个小名儿吧?”
这胎来的艰难,怎么也得让七七给孩子起个小名儿才好。
而且,他也习惯这些吃食小名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这几个孩子都养得很好。
个个身子健壮、聪明,他十分满意,一点也不排斥这些奇怪的小名。
顾七七想了一下道:“叫饭团吧。”
四爷没意见,其它人也没意见,甚至都暗自窃喜,多亏生的早,不然‘饭团’这个小名就得落在他们头上。
巧了,汤圆、包子、糖糕都这样想,都觉得自己的小名比饭团好。
这几年国家发展的特别快。
搞的百姓和大臣们都目不暇接,个个忙的跟个小陀螺似的。
百姓忙种田,各种高产作物轮番来,有闲时还得开荒种树。
小孩子个个开始启蒙读书,有钱的单独买本字典,没钱的一家子或是一个族共用一本。
倒不是大家都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用这个办法学习官话,没准能有什么造化说不定呢。
新疆、西藏、青海、贵州全线稳定。
主要是热武器太强大,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也奇怪,八爷被圈禁后仿佛打开了什么封印似的,跟他大哥一样,儿子一个接一个的生,顾七七知道的时候都惊呆了。
九爷也活的好好的,还瘦了不老少,天天闲的打拳,也不知道是不是发疯,练出了一身腱子肉,人都精神了不少。
当然,顾七七没亲眼见到,只是听四爷说。
四爷也不知道跟十四爷谈了什么,反正让他带兵打仗去了,主要是去贵州帮着四爷‘改土归流’打击土司去了。
四爷采取了很多怀柔政策,没有前世那么激进。
他想通过通婚、文化同化的方法慢慢渗透,深度、缓慢而有力的根治问题。
反正十四爷到处换地方,没在一个地方待时间长过。
战绩可查,十分彪悍。
四爷也没亏待他,也给他封了亲王。
怡亲王也还活着呢,但凡他身体微恙,他自己没咋地呢,四爷却吓的要命,让一堆太医上门诊治。
每次都兴师动众的,十三爷的心态都要崩了。
这是搞哪样儿?
他很惶恐的好吧。
四爷现在也会偷懒了,按着顾七七的提议把奏折改了格式。
但凡能少写字就不多写。
格式简化后,看奏折都省事了。
当然了,除非忍不住。
有时候也会愤怒的写一篇小作文,发泄一番才舒坦。
属于官方吐槽了。
奏折也细分了各种类别,尤其是请安折子少了,给他省不少事儿。
今年朝廷牵头的海贸应该能收获了。
摊丁入亩也要实施起来了。
到时候朝廷有钱了,就会提高官员的待遇。
可四爷是谁,他又新增了几个监察部门,互相制衡、监督。
心中发狠:再被他发现贪污,就别怪他的刀太利!
清穿四爷的格格(41)
报纸的出现大大方便了朝廷政令的下达,百姓也比较配合,主要是大家都知道自己要交多少税了。
对税金的种类、数量都有了解,做到了心中有数。
多一点都不交,不然就进京告御状,一告一个准。
而且都是一个村一起告。
反正大家在接种天花疫苗时,都彼此熟识了,有啥事儿可是互相通着气呢。
各地读书人也有义务帮百姓写状纸,指点进京的流程,这些都算秀才的积分。
不但能领粮食和小钱钱,还可以增加以后向上走的砝码。
顾七七看到的却更深,起码雍正不再搞‘文字‘狱了。
太可怕了,整个清朝风声鹤唳,乌烟瘴气,百姓思想禁锢,文化几乎断层。
四爷也怕历史的惯性,所以在汤圆十六岁时就给他指婚了。
刚满十八岁就举办了大婚典礼并圆房。
顾七七知道四爷在害怕什么,没多说,就静静陪在他身边。
到了雍正十三年的时候,汤圆都有两个儿子了,长子还是嫡子。
顾七七可是一个慈爱皇后。
不但免了这些儿媳妇的天天请安,还不插手她们的家务事。
给彼此留足了空间,相处很是和谐。
等孩子们都开府出去就好了。
到那时,更省心。
四爷自认为做足了准备,年羹尧和隆科多却还是死了。
无它,这二人还是辜负了他。
四爷又给汤圆封了亲王,其它儿子却没封。
就想着,万一他有个好歹就留给弘昭继续加封施恩。
这一连串的大动作,搞的顾七七也跟着紧张。
临近十月天天给四爷量血压。
都很正常呀?
也不知是不是太紧张的原故,四爷竟真的病倒了。
不过只是小毛病。
四爷却觉得天都要塌了。
顾七七看的好笑,给他找了西药吃,四爷仔细研究说明书,选了自我感觉最对症的药吃了。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吃了药,感觉好多了。
一直过完十一月都没事。
过了既定死期,四爷立马抖了起来。
开心的给七七单独开了一窑他亲自设计的瓷器,可把顾七七乐的,差点找不着北。
虽然按照c14检测,这些瓷器放进空间不能继续衰减,不算古董,可架不住她有外挂啊。
等到下几个世界,就光明正大当艺术品摆出来。
一个世界放个几十年,很快就成真古董了。
异世界的时间长河她能跨啊,你就说牛不牛?
嘻嘻!
看给她机灵的。
如果徐棉在,肯定点着闺女额头笑话她:“就长个囤货的心眼儿!”
其实这话也没错,全家人的心眼儿都长到顾七七身上了。
顾七七完全是一拖四。
不过,她乐意,愿意永远拖着他们。
四爷也开心,他熬过了死劫,以后每一天都是他赚的。
一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胸中激荡着豪情万丈。
顾七七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四爷这么好,多活些年怎么了,都是他应得的。
如果四爷按着历史惯性真的挺不过这一劫。
顾七七也不会用积分给四爷买‘祛病丸’,倒不是简单的小抠儿。
当然,她也确实心疼积分,主要是不能这么做。
第一她没爱他到这个份上,说她凉薄也好,没良心也罢,她认。
第二如果她这么做了,四爷会想着她之前的话可能全是谎言,会忍不住猜测她会不会有长生不老药。
到那会,四爷会不会拿几个孩子威胁她交出这些药?
难说啊!
她不敢赌。
人心最难测了,她可不想考验人心,因为她觉得:她赌不赢,也输不起。
第三就算她狠狠心,买了药丸后一死了之,可是她的孩子还在大清呢。
四爷会不会怀疑她死之前给孩子留下什么了?
到时候他会怎么做?
何必把她自己逼到那个地步呢?
没必要,完全没必要。
万丈深渊终有底,唯有人心不可测。
顾七七又开始了收集之旅,什么古籍誊抄本、四爷给她烧的瓷器,刺绣作品、珠宝玉石,其中四爷的书法作品不少,包括不少著名的赋。
她封后大典时穿过的凤冠、凤袍,还有四爷这些年送给她的礼物,四爷特意给她设计的首饰,各种贡品布料、药材、皮毛、羊肉、各种野生木耳、蘑菇等山珍,还有一些干海货,煮好的牛奶等等。
最重要的就是御膳房给她做的大餐。
之前四爷过生日,各地方上贡了不少珍品。
有的四爷看不上,觉得太俗。
比如一个五颜六色的玉石盆景,就不符合四爷的审美,不想要。
顾七七一个箭步冲上去就抱进怀里,紧紧抱着不撒手。
这盆跟乾隆在故宫展览的那一盆何其相似,多美呀。
好莱坞世界时她去故宫珍宝馆参观,隔着玻璃看到过类似的珍宝盆景。
毫不夸张,口水都流下来了。
恨不得趴在玻璃窗前看到天荒地老。
现在有机会了,说什么都要留下这盆玉石树。
四爷不要她要,她一点也不嫌俗。
四爷看的好笑,调侃她:“你不嫌弃这盆景是‘东北碎花风’了?”
顾七七脸皮厚的很,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死死抱着五彩宝树造型的玉石盆。
“不嫌弃,其实不能完全叫‘东北碎花风’,按照欧洲的叫法被称为‘洛可可风’,这样一想,也没那么俗气了。”
四爷看的好笑,也不在意:“喜欢留下吧。”
顾七七生怕四爷反悔,都来不及细看,一下子就收到空间里,而且一收就是四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