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7/8)

    &esp;&esp;田园若隐若现,收割后的田地呈现出一片青绿色。田埂上稀疏的林木,高低错落有致,大小分明,枝叶修剪得十分高。细树干全都用当地叫作蒸笼的稻草束围了起来,依次出现在雾霭中,形状像极了林木的幽灵。有时,以无法看到的灰蒙蒙的田地当作背景的,一株十分鲜明的大柳树会出现在车窗前面,它沉甸甸地垂着湿透了的叶子,在雾霭中轻轻地摇晃着。

    &esp;&esp;离开京都时,我的一颗激动的心,现在又沉浸在对故人们的追思中。对有为子、父亲以及鹤川的追思,唤醒了我心中难以形容的亲切之情,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把死人当成了活人,我爱他们。又或者死者与活人比起来,更容易让人心生喜爱吧!

    &esp;&esp;在还算宽敞的三等车厢中,同样存在着很多让我爱不起来的活人,他们有的慌里慌张地抽着烟,有的剥着蜜橘的皮,看起来如同某个民间团体的职员。邻座的一个老人正在大声讲话。他们一个个全都穿着破旧的不得体的西装,其中一人的袖口还露出了条纹里子破损的部分。我又一次感觉到平庸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便会逐渐减弱。这些打扮得像农民的人,那黝黑且皱皱巴巴的脸,与因为酗酒而嘶哑的声音,展现出一种应该被称为平庸的精华的东西。

    &esp;&esp;他们正在议论着有关应该让民间团体捐献的话题。一个镇定的秃头老人并未参与到讨论中,他一直在用不知已经洗了几万遍的发黄的白麻手绢擦拭着手。

    &esp;&esp;“看这双黑手,是被煤烟自然弄脏的,真可气啊。”

    &esp;&esp;另外一个人搭腔道:

    &esp;&esp;“您不是曾经就煤烟的问题向报社写过信吗?”

    &esp;&esp;“没有!没有!”秃头老人矢口否认,“总之,真令人头疼!”

    &esp;&esp;我心不在焉地听着。他们的对话中不时会提到金阁寺、银阁寺的名字。

    &esp;&esp;他们一致认为,金阁寺与银阁寺一定要捐献更多款才行。虽然银阁寺的收入只是金阁寺的一半,但同样数目不菲呀。举例来讲,金阁寺的年收入大约是500万元,寺院的生活属于禅家之常,外加水电费,一年费用也就20多万元。剩下的钱是如何处置的呢?只要提到这件事,大家都陆续开始发言。有人说寺院给小和尚吃的都是冷饭,老和尚自己却每天晚上都去祇园花天酒地。寺院的收入也无须交税,与享受治外法权一样。像这样的地方,便一定要无情地让他们捐献。

    &esp;&esp;那秃头老人仍旧在用手绢擦拭着手,人们的话音刚落,他便开口讲道:

    &esp;&esp;“真是让人头疼呀!”

    &esp;&esp;这句话变成了大家的结论。老人一直在擦,一直在擦,手上连一丝煤烟的痕迹都找不到了,发出了如同小坠子般的光泽。事实上这双手,与其说是手,倒不如说是手套更加贴切。

    &esp;&esp;说来也怪,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社会批评。我们身处僧侣的世界中,学校也同样处于这个世界,寺院之间也不会展开批评。然而,对于老职员们的这番言论,我一点儿都不感到惊讶。这些都是事实!我们的确吃了冷饭。老师确实经常到祇园去……可是对我来说,以老职员们的这种理解方式,令我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厌恶。用“他们的语言”理解我,令我很难忍受。“我的语言”完全不同于“他们的语言”。即使看见老师与祇园的艺伎行走在一起,我也丝毫不会感到任何道德方面的厌恶。

    &esp;&esp;老职员们的对话,在我的心中只是一种平庸的香味,留下些许的厌恶,然后就消失了。我不想依靠社会来支持我的思想,也不想自己的思想被套上社会上轻易就会被人理解的框框。正像我再三讲过的那样,没人理解我才是我存在的理由。

    &esp;&esp;……车厢的门忽然打开了,出现了一名胸前挂着一个大篮子的公鸭嗓的小贩。我突然感到有些饿了,买了一盒好像是海藻做的绿色面条吃了。雾散开了,天空仍旧阴沉沉的。丹波山脊那贫瘠的土地上,可以看到种植楮树的一户一户的造纸人家。

    &esp;&esp;不知怎么了,舞鹤湾这个名字还如往常一样令我心潮澎湃。我的童年是在志乐村度过的,自我童年开始,它便代表着无法看到的海的总称,最终变成了“海的预感”这个名字。

    &esp;&esp;这无法看到的海,从耸立在志乐村后面的青叶山顶上便能够清楚地看到。我曾经两次登上青叶山。第二次攀登时,我正好看到了联合舰队进入舞鹤军港的情形。

    &esp;&esp;停泊在波光粼粼的海湾中的舰队,可能是在秘密地集合吧。但凡和这支舰队相关的事全都是机密,我们甚至怀疑这支舰队是否真的存在?所以远远看到的联合舰队,就如同只对它的名字有所了解,只在图片上见到的黑水鸟群一样,它们不知道别人正在窥探它们,只想着在凶猛的老鸟警惕的保卫下,悄悄地在那个地方玩耍沐浴。

    &esp;&esp;……乘务员来回地通报前方停靠的站是西舞鹤站,我被这个声音惊醒了。现在,那些匆匆挑行李的水兵已经离开了。除了我,只有两三个长得好像黑市商人的男人正准备下车。

    &esp;&esp;所有的东西都改变了。这里仿佛遭到了英文交通标志的威胁一般,市街早已打扮得像外国的港口城市。很多美国兵在这里来来往往。

    &esp;&esp;初冬阴暗的天空下,寒冷的微风中夹杂着几分咸味,从开阔的军用公路吹了过去。与其说是海的气息,倒不如说是无机物质铁锈一样的气味。如同运河一般狭窄的海,深深地延伸向市镇的中心,死一般沉寂的水面、系在岸边的美国小舰艇……这里确实是和平的,然而过于周到的卫生管理,却好像剥夺了昔日军港杂乱的肉体般的活力,将整个市街变成了医院。

    &esp;&esp;我并不希望在这里与海亲切会面。身后驶来的吉普车,可能会半开玩笑地将我撞进大海。现在想想,我的这番旅行冲动里,有海的暗示。只怕这海并非那种人工港口的海,而是童年时期在成生岬故乡有过接触的、天然的、自然形成的、波澜壮阔的海,是粗犷豪放、总是带着怒气、使人烦躁的内日本的海。

    &esp;&esp;所以我决定去由良。夏日里,那个地方的海水浴热闹非凡,而这个季节肯定十分冷清,只有陆地与海用灰暗的力量在互相争斗。我隐约记得从西舞鹤到由良大约十一二公里。

    &esp;&esp;道路是从舞鹤市顺着海湾底部朝西,和官津线成直角交叉,不久便越过泷尻岭,出由良川。经过大川桥之后,顺着由良川西岸北上。然后便沿着河流一直通到河口。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