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1/1)

    “死了, 都死了……父亲,他们都死了……”

    穆比武一惊, 瞳孔紧缩。

    “你说什么?”

    穆钎珩闭上眼睛, 却流不出一滴眼泪。

    军帐外逐渐有喧哗声传来。

    “主帅!让我们看一眼少将军吧!看见他没事我就放心回去了!”

    “主帅!我家孩子呢?是还在路上吗?”

    “主帅……”

    一个护卫走进来, 拱手道:“主帅,附近的村民听说将军回来了, 都挤在营帐前,一时疏散不开。还有许多老兵, 他们已经十几天没好好睡一觉了, 只求见少将军一面!”

    穆毕武浑浊的眼睛里泪光闪现,他的声音中夹杂着苍老的叹息,使劲一拂手。

    “罢了,让他们进来吧。”

    一群人蜂拥而入。

    男女老少, 相互搀扶。

    有人每日劳作,脸皮黢黑,手背皲裂,身躯壮而弯曲,像老树的枝干。

    这样的人,看到穆钎珩,却抹着眼泪说:

    “只要少将军平安回来,就好了。”

    方才嚷嚷的人群都沉默下来,帐内是死一般的静。

    其实他们都明白发生了什么。

    满怀希冀送进军营的孩子,好不容易才拉扯这么大的孩子,从小就教导要精忠报国的孩子。

    就这么死了,没了,尸骨和漠北的黄沙混在一起。

    ——只是黄沙总有一天会随风吹来,孩子还会回来吗?

    这些人都是世代在边关讨生活的普通人,说不出什么漂亮话。

    但他们的目光是那样温良朴素,没有一丝一毫的责怪或怨恨。

    还有不少老一辈的士卒,他们终生以灭北狄为目标,把儿子也送进军营,为的便是实现这一理想。

    开放互市的消息一出来,他们打心底里不乐意,也顽固地不相信北狄会安分,是思想开放的孩子们代替了他们去巡防,去和北狄人正面打交道。

    没想到一时的对峙,已成永别。

    入夜,黄沙遍野,北风呜咽。

    军营上下和边镇的家家户户,都放起了孔明灯。

    一盏盏暖黄色的灯升空,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年轻亡魂的名字。

    今夜没有星星,人人都怕孩子的魂魄找不到回家的路,便用孔明灯为他们指引。

    孤寂的边塞,难得这样明亮。

    有光的地方,就是家。

    主帐内。

    穆钎珩静坐着,听着外面的风声,笛声,篝火声。

    突然有人走进来。

    他抬头看,正对上父亲的眼睛。

    父子二人相对片刻,便都匆匆移开了视线。

    “珩儿。”穆毕武率先打破了沉默。

    他站着,表情隐匿在黑暗里。

    “我对不起你们。”

    穆钎珩没说话,他扭过头,不愿去看父亲的这番模样。

    穆毕武也不再说话了,他站了一会儿,身体倏忽间摇晃了几下,便单膝跪地,接着整个人都向前倾,发出“砰”的一声,整个人都倒在地上。

    听到动静,穆钎珩一惊,忙从榻上下来,将穆毕武半扶起。

    借着微弱的烛光一看,穆毕武竟已七窍流血。

    “父亲……”

    “珩儿,别叫军医。”穆毕武强撑着举起手,布满老茧的手握住穆钎珩的肩膀,一边急促地喘气,一边道:

    “是我昏聩,堂堂主帅,竟然让自己的将士送死;也是我懦弱,无法面对这些跟了我几十年的兵,更无法面对那么信任我的乡亲们……我怎么忘了,这些死去的人,不是大周白白送命的士卒,而是、而是大周子民的孩子……”

    穆钎珩的内心承载着巨大的痛楚,嘶哑的哭声堵在喉咙里,他只能握紧父亲的手。

    “我知道……我知道大家不怪我,可是我怎么办啊……珩儿,为父老了,别人说,老人和孩童一样,会害怕会逃避,会不计后果——我……我一想到,明日太阳升起之时,又要看到他们的眼睛,在他们的眼里,失去至亲骨血的痛还未散去,我就害怕得……”

    穆毕武忽然呕出一大口黑血,他咳嗽了几声,又颤抖着道:“这一辈子,我错了,我愚忠,我荒唐,我是个懦夫……珩儿,我对你也不好,若不是你英勇,那今日连你也回不来了,我差点把你也害死了。其实在这十几天里,我就料想到我的结果是这般,我得赎罪,我必须死,珩儿,别难过,你已经是个大人了……”

    他粗糙的手渐渐脱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道:

    “珩儿,我死不足惜,你想要的答案,其实你早就已经得到……”

    话还未说完,便断了气。

    死之前,眼睛闭上了,表情释然。

    帐外,有人吹起了羌笛,声音哀怨,随风而逝。

    夜半时分。

    薛太义被憋醒,睡眼惺忪地来到屏风后,双手胡乱扯着腰带,正准备解决。

    一道黑影无声无息地接近了他。

    空气中隐约浮动着一股血腥气。

    冰冷的刀尖抵上了他的后颈。

    薛太义蓦地睁大了眼,瞬间睡意全无。

    “来、来者何人?可是要求财?要多少,我都可以给你!”

    他强装镇定,但哆嗦的双腿还是出卖了他。

    “北狄人和你演一出戏,便害死那么多人,既然你这么怕死,我成全你,如何?”

    冷如玄铁的声音响起,一字一句,似恨不得将薛太义千刀万剐。

    薛太义再糊涂,此时也听出来了,叫道:“穆钎珩?!你居然没死?”

    穆钎珩冷声道:“不止没死,我还要你死。”

    短刀没入薛太义的颈肉一分,渗出血珠。

    薛太义顷刻慌了,连忙求饶:“穆少将军,你误会了!我哪有那么大的胆子通敌啊!穆少将军,我知道你们穆家世代忠君,我犯不着害你们啊!”

    但穆钎珩明显是一个字都不信。

    他慌不择言:“是宣平侯!不管是北狄,还是我都是受他蛊惑,穆少将军,我一时猪油蒙了心啊,饶了我……”

    刀刃划破血肉的声音响起,薛太义被一刀毙命。

    他姿势怪异地倒在地上,裤子上湿了一大批,眼里写满了惊惧。

    “再有什么借口,找阎王慢慢说吧。”

    说完这句话,穆钎珩便离开。

    远方隐约可见一盏孔明灯,在风中飘摇。

    上面写着两个名字:

    穆毕武,简青。

    穆钎珩握着染血的刀,走一步,伤口绷裂更严重一分。

    他的唇色苍白得吓人。

    薛太义死前吐出的宣平侯三个字,却在他心中生根。

    出了这些事,朝廷召他回京的圣旨,不日后必定到来。

    想到京城,便想起那张精致的脸。

    ——那张漠北的风沙永远都养不出来的脸。

    回京后,他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那张脸。

    风沙肆虐的夜里,他祈祷,不要在京城见到谢明夷。

    谢明夷那样的人,理应回到锦绣江南中去才对。

    ——

    茲州。

    烟雨如幕,峰峦叠翠。

    小舟缓缓行,一碧万顷的湖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

    雨丝连绵。

    “客官,离宁州已经过了四十里了,前面就是江桥的水驿,小的只能送客官到这里了。”

    船夫身着蓑衣,头戴斗笠,操着一口吴语,对立于船头的青年男子道。

    男子手持一把油纸伞,清秀眉间似有愁绪,他闻言转头,清浅一笑,道:“一路来,辛苦船家了。”

    船夫忙摆手,道:“怎会、怎会?客官还肯坐我这老骨头的船,对我来说已经是万幸了。”

    他一边划桨,一边偷偷打量青年。

    瞧这气度,这风姿,绝对不是寻常百姓。

    贺维安却不知船夫的想法,山水都略过双眼,船每前行一里地,原本平静的心便动摇一分。

    远处岸边的水驿种满了桃花,此时临近六月,暑气袭来,桃花大多凋零,在玄色的树干上,只剩几朵还在盛放。

    他原本不喜艳丽繁盛的桃花,若是换了从前,见桃花稀少,便只觉别有一番雅趣。

    可是现在,他看到细雨打在桃花上,哪怕雨的力道这般轻柔,心中竟都生出一些怜惜之感。

    有些人,有些事,早就悄悄改变了他。

    是夜。

    江桥县令早早就在水驿等待,为朝廷命官的来去行方便,是他们这些地方官彼此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

    他见到贺维安,既惊奇于大名鼎鼎的状元郎、宁州刺史竟如此年轻,又为贺维安只身一人前来而讶异。

    贺维安看出了他心中的思虑,便解释道:“如今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我只是比别人早一个月回京述职,没什么好招摇的。”

    县令笑道:“大人高风亮节,朴实无华。”

    贺维安报之一笑,以茶代酒,与县令一同用了简单的一餐。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