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知行合一才是真担当(6/8)

    (三)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增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动员。正确处理突发事件,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动员、组织和影响群众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人民群众对领导者的广泛信任是不行的。一般来说,越是关键时刻,越容易检验出领导者的威信,越能体现群众对领导者的信任程度。群众对领导者的信任,来自领导者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领导者发出的号令和提出的解决办法,能够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群众自然会信任你。同时,群众对领导者的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期的培养,需要平时的积累,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为群众办实事,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群众信赖。有的领导者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埋怨群众在关键时刻觉悟不高,不能很好地理解领导的意图,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原来的应急预案,其实应该回头想一想,自己在平常的工作中为群众做了什么,为什么在紧急情况下群众不理解、不相信甚至不支持,最终导致处理突发事件时捉襟见肘,组织动员能力薄弱。只有认真总结教训,扎扎实实改进工作,才有可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关键时候得到群众的鼎力支持。

    (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不断建立完善科学的预防和处理机制。有了思想上的常备不懈,各种预案的周密安排,加上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我们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就会顺利很多。而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就是我们所说的机制。我们要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就需要形成一种科学的预防和处理机制,机制健全了,处理突发事件就不再是随心所欲,不再是毫无章法,不再是临阵磨枪。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机制,首先要责任到位,任务落实,谁管什么事,责权利统一,功过赏罚分明,坚决避免在关键时刻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机制,还在于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作程序,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如何去做,都要有明确的规范,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紧张有序,不会乱中出错、挂一漏万、酿成大祸。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机制,也在于各个领导者、各套班子、各路人马进行密切配合,使整个指挥系统、工作系统能够灵活高效运转,这就需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形成有权威、有能力的指挥系统和分工明确、善于合作的工作班子。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机制,就要使我们的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把千头万绪的突发事件应急预防工作分门别类梳理清楚,形成一系列规章制度和一套规范的程序,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这既是对领导担当和领导水平的一种考验,也是领导者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解决部分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考试没合格”的问题,是我们党在新形势新阶段必须努力解决的一大课题。具体来说,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提出对策。

    对策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并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面落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的敏锐性。以对党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聚精会神地分析各种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以一种责任心态、理性心态、机遇心态处置突发事件,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对策二:现场指挥要到位。应对好处置好突发事件,是最大的政治,是覆盖全方位的工作。应对突发事件,一分一秒都显得异常宝贵,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是抓住最佳时机的决定因素。面对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快速反应,在基本判明事发地点和类型之后,立即部署处置力量,做好先期的稳控工作。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地控制事态发展,有效防范影响的深化;另一方面要特别善于抓住应对和处理的最佳时机,力争主动。

    对策三:政策规定要到位。政策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最有说服力,最有权威性的是政策。掌握政策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真学好政策,其次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法规性、原则性。在应对某个突发事件中,要牢牢把握住政策“底线”不被突破,力戒随意性。同时要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同时善于灵活运用,在情况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在请示上级同意并授权后,可以对“底线”进行适当调整,不能死抠教条以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

    对策四:疏导工作要到位。疏导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至关重要。许多突发事件中,往往会有大量群众聚集,而聚集的群众又往往情绪激动,甚至有时会发生失控。在处置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要善于晓之以真理、实理,从思想深处帮助群众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理论层次上对广大群众感到困惑难解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群众从理性的高度辨是非、明方向、排疑难、解困惑,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同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于平时处置不当,要敢于向群众检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得到群众的谅解,从而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对策五:披露信息要到位。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透明和发布技巧在危机应对中占有重要位置。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是政府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开,特别是对那些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灾难性信息,就更应该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级领导和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失实和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从而引发公众集体恐慌和社会骚乱,影响社会稳定。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